中国工厂前景堪忧 [url=/action/DocumentComment.aspx?id=1024210][/url]
一场影响广泛而猛烈的衰退正在席卷中国庞大的制造业,面对急促下降的利润率,数以千计的工厂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BWCHINESE中文网讯,欧债危机的影响已经从中国的广东省蔓延到了上海,制造业的发展已越发的艰难。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场影响广泛而猛烈的衰退正在席卷中国庞大的制造业,面对急促下降的利润率,数以千计的工厂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但其惨状远没有2008年的恶劣。当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贸易系统失灵,跨产业的中国出口商努力对抗欧洲经济危机和国内受信用紧缩情况来打击销售量的艰难时世。
中国发布的贸易数据清楚的表明了目前正处于艰难时期,十一月的出口增长是近两年来最缓慢的一次。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连续三个月内只增长了一位数;就出口增长率而言,其跌幅超出了2011年前8个月出口增长率的18%这一平均值。
“预计明年情况会更加糟”,香港中小型企业协会主席丹尼刘说道。他说工厂已经报告了年订单15%的下滑。
“情况就像整个欧洲没有水也没有钱。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对我们来说相当麻烦。”
大部分人认为如果欧洲渡过危机,就能避免最糟的情况,但风险仍然高:无数工厂濒临倒闭,财政紧缩可能会在十年一次的改选前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秩序混乱。从位于广东省的南方制造业腹地珠三角到靠近中国东部金融中心上海的长江三角洲,全国各地的工厂频频上演劳资纠纷。
现在还不明确,政策的转变能否阻止作为2010年世界最大出口商的中国工厂接二连三的倒闭。英国媒体采访了12位公司高层,来自钢铁业到纺织业等行业的12位公司高管,他们对前景都不乐观。
中国可能会利用推动制造商的价值链的下降,通过关闭劳动密集性工厂,让位给更多的资产密集型工厂,丹尼刘说道。
在过去的九个月,中国原材料供应商的价格平均上涨9.7%。消费商品制造商不得不自己承担一半以上的成本,努力使得同期平均价格上涨保持在4.4%。
2008年的情况,制造商高增长供应链,例如原材料供应商,最先感到了需求下降的阻力。
“我们十二月的订单将会下降10到15个百分点从十一月份,随着消费者需求的缩水,”中国马鞍山钢铁集团的一位官员说,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国有钢铁制造业之一。
“我们在努力接受小订单,甚至50吨的交易,努力保持市场,但是这样也导致了更高的成本。”
在繁荣时期,中国大型钢铁厂通常接受至少千吨以上的订单。低迷的经济渗透到了供应链。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卖机器给包括钢铁制造厂的中国工厂,说因为消费者很犹豫导致需求很低。
企业遭遇困境,工人就减少消费,无论是纺织业还是汽车制造业的公司都感觉到了压力。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从门到糖果什么都卖的阿里巴巴,在7月份到9月份间,遭遇到近两年来最差的季度。这预示着中国消费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恢复。
纺织业制造商也忧心忡忡。“我们非常担心明年的情况”,江苏妙通纺织有限公司的陈世伟说道。“生产明显下降。” 中国棉花的价格已经证实了这一压力。棉价和二月份的历史最高值相比下降了40%。可以肯定的是,下降趋势没有席卷所有的公司。那些得益于补贴的北京“策略”部门,例如绿色科技从经济紧张中得以缓冲,环境投资服务亚洲公司的基思•奥尔森说,该公司的区域基金重点在环境和清洁能源上。
奢侈品消费是另一个好机会。钻石商Pluczenik集团认为中国越来越多的富人使钻石成为“必需品,而不是一种奢侈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