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834 3
2011-12-21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成就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许多研究都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赋予了农民对生产的决策权和收益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改革初期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最早的实证研究集中在测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制度创新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的提高大部分源于制度创新。

笔者研究也发现,除了技术进步外,制度创新是改革初期中国农业生产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生产责任制在改革初期对粮食生产增长的影响因作物而异,大约在35%50%之间。它从3个方面影响着农业生产:生产积极性、投入效率和技术采用。同时笔者也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新技术采用的积极性和效益,但也提高了新技术采用的成本。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但对农业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拉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三十年改革的序幕,为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各项改革奠定了基础。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双层经营制度的建立,国家逐渐推进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逐渐推进价格、农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科技、农产品贸易、税费以及同税费改革相关的一系列农村配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成效。

(二)国家农业科技体系改革与成就

过去三十年,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科研和技术推广)在改革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科技改革是一项未竞的事业。

1.农业科研体系发展与改革

过去三十年,我国农业科研体制发展改革经历了如下4个时期:(1)1978-1985年:改革初期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时期。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工作得到迅速恢复和重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由1979年的597家发展到1985年的1428家,农业科研人员由1979年的2.2万人发展到1985年的10.2万人。(2)1986-1998年:商业化和拨款方式改革时期。科研部门开始从事经营创收活动,同时ZF也对科研项目拨款方式从原来的计划分配制改为竞争制。在竞争制的压力下,科研人员由1985年的10.2万人减少到1996年的6.5万人。(3)1999-2006年:科研单位转制和企业投资萌芽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分别转制为社会公益类、科技服务类和技术开发类3种类型,该改革试图形成一支精干、高效与机制灵活的科研队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4)2007-2008年:50个产业创新体系的酝酿建立时期。有关部门提出构建由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试验站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组成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方案,并着手酝酿成立50个创新产业。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如下5个时期:(1)1978-1988年:改革初期机构和队伍迅速发展时期。到80年代末期各县在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技站,农技推广人员超过45万人。(2)1989-1992年:商业化初期和第一次“三权”下放时期。这时期乡镇农技站的人财物管理权(“三权”)由县下放到乡,并鼓励商业活动。推广人员降到30万人。(3)1993-2000年:商业化中期和“三权”上收及队伍迅速扩大时期。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1992年的30多万人迅速增加到1999年的106万人。(4)2001-2003年:商业化后期和“三权”下放时期。这时期农技部门面临巨大挑战,到2003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减少到84.9万人。(5)2004-2008年:分离商业活动和“三权”上收及继续精减队伍和多种改革试点时期。各地开始进行各种改革试点工作,到2007年在编的农技人员已精减到74万人。

3.农业科技体系改革成就

首先,建立了庞大的、学科分类较为齐全的农业公共科研体系。目前各类农林水气和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拥有研究人员6.8万人,学科门类齐全,为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尽管农技推广体系经历了坎坷而又艰难的改革过程,但中国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农技推广体系,遍布所有乡镇和边远地区,为加速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基层技术体系的保障。

第三,科技运行机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研究单位普遍实行了全员聘任制,以“基础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为核心的工资制度改革,初步实现了科技人员绩效与收入挂钩,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科研积极性。

第四,ZF投入快速增长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资金保障。ZF农业科研拨款从2000年的53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28亿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高达16%。同时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农业科研投资,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第五,农业科技成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力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笔者研究表明,5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平均年增长率,从1985-1994年的1%左右提高到1995-2004年的2.4%1995-2004年,经济作物和畜产品TFP年均增长率更高达3.5%以上;除个别农产品外,1995年以来,多数农产品的TFP增长都来自技术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1 18:01:04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09:32:09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 22:06:33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