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网
受今年春节靠前的影响,也受统计局为完成人均收入增幅目标的压力,年终奖似乎比往常来的早了很多。然而,关于年终奖的争议却越来越大。
近日有关年终奖炒的最火的新闻便是《一汽大众年终奖被曝为27个月工资》了,一时间网络上各种羡慕嫉妒恨云集。显然,对于那些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年终奖已经成为了继过节费后又一大炫富的舞台。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和薄利行业来说,也就是对大多数群众来说,年终奖只能是个有胜于无的附加过节费而已。
而我们梳理网上各种关于年终奖的“晒贴”和爆料来看,会发现在我们当前的年终奖发放情况下,行业成为了决定年终奖发放数量的第一要素。援引中国新闻网的一篇报道,“年终奖分配中,金融、证券、电力、通信、地产、能源等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对年终奖影响最大的仍是劳动者从事的行业,学历、社会地位或职务高低影响相对较小”。
仔细想想,现实中也确实如此,我们大多听到的关于巨额年终奖的传闻,似乎都传出自银行、华能、移动、石油双雄等公司。笔者也曾亲耳听到过人家普通员工端午这种小节日的过节费居然比笔者一年收入还多的壮观事实。石油双雄更是不必多说,虽然年年哭穷,但对于自己人,却月月都是大手笔,恨不得一人发俩自个大厅里的吊灯解气。
那么这种行业年终奖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恐怕还是离不开老生常谈的垄断、ZF捆绑与企业性质三项。
所以我们观察这些年终奖颇丰的企业会发现,它们大多拥有以下特征:在其从事的主领域拥有一定的垄断能力或其主导地位;其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在社会上仍属短缺;获得了国家的巨额补贴;与当地ZF利益直接相关。
因此,有国企背景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能发放如此之多年终奖也就不奇怪了。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媒体报道作为国内著名的汽车民营企业比亚迪居然都没有年终奖。因为比亚迪从国家那里获得的补贴远不如几大合资企业,国企的用地、建设初期经费通常都是国家来掏腰包的,而其还拥有人事上的一些指标和评定,可以极大降低员工期望薪酬。成本上的巨大反差,自然双方的盈利也会差出千里之外。
与比亚迪工人一样辛酸的还有很多人,他们才是大多数:服务行业一线员工长期没有年终奖的说法,工地上的工人们更是能在年前领到工资就算不错了,农民们根本就没有人会给其发放年终奖,个体商户们挣多挣少都是自己担负着。所以在天平一头狂欢的人群对面,永远都是另一头的辛酸。
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巨额年终奖企业们所获的利益来源并不是完全靠自身,而是依靠着国家、ZF和社会支撑的。一方面,其从ZF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造成其暴利的中国式垄断与美国式垄断截然不同,美国式垄断如微软这样的公司是以自身技术开发或长期市场经济自然吞并竞争后的结果,中国式垄断则主要得益于行业不开放、ZF的准入和扶持。这两方面最终落到人上,其获利就是来源于纳税人,来源于普通百姓,来源于劳苦大众。
所以与其给自己发放天价年终奖,笔者认为这些企业更应当给全民发放年终奖。或多投些资金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或降低收费标准和价格,返利于众。笔者并不指望他们能学会感恩,但起码应该看清楚载舟之水的模样,不要仍然一个劲贪婪的攫取。企业们在不断攀比年终奖,想让下属员工念自己这个领导的好同时,也该同时看到群众对自己的骂声,让更多的人念自己这个企业的好。回到年终奖来说,某些人的狂欢本可以窃喜就足够,而某些人却还指着这笔钱过年。我们不希望社会整体的辛酸,被霓虹灯下的狂欢所遗忘。
王亚煌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