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049 7
2011-12-25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节日比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陆续登陆中国文化舞台,并且围绕这些节日展开的活动日新月异。不可否认,新的需求的产生在一定程度刺激了生产,拉动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似乎在于经济人的利润最大化面前,我们提倡文化多样化以带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反观国内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重阳等却是愈显衰败之像,中国传统文化难道这样经受不过外来文化的冲击吗?我们不禁思考,这些外来文化是怎样渗透到国内的。首先,全球化的产生,经济,文化等在世界大舞台上会不断传播,文化的蔓延是无国界的。再者,外国文化在异国文化舞台上扎根,需要该国的文化参与者接受外来文化,在文化的选择上这些参与者选择何种文化取决于各自的偏好,这样说来,在经济人的前提下外来文化在他国文化舞台上展现竞争力必然是外来文化对该国参与者有着优越性,该国从每单位外来文化的消费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最后,外来文化的外部性问题。外来文化在他国的文化市场上可带来外部经济,在经济方面增加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需求方面拉动国内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中国文化缺失了吗?也许中国文化需要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增长点。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国人的精神捍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5 12:42:05
看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6 10:26:16
    要讨论节日首先要知道我们讨论的节日到底有什么。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 、元宵节 、 头牙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 七夕、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冬至 、腊八节 、尾牙 、祭灶 、除夕 ,其中的产生原因源于几种因素:一、节气,如春节、冬至;二、鬼神传说,如重阳、七夕;三、纪念,如端午。而西方传统节日主要有新年、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中西方都各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但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出现衰退现象,我认为一方面是商家宣传的影响,除去春节、元宵等几个特殊的节日,其余的节日能提供的商机并不是很多,能拿出来销售的商品范围并不广,相反,针对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商家能因应需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产品,通过销售不同种类的产品赚取比平时更多的利润,两者相比之下,作为理性人,商家当然更愿意宣传西方的传统节日。
   此外,消费者在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现在有许多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基本不相信鬼神之说,所以重阳、七夕等几日对那些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而对于部分中年人来说,到了这些节日也就按部就班地把该做的做完就算了;而对于像有纪念意义的如端午节来说,对于历史民族感正在缺少的人来说更加毫无意义,同时地域的限制使得诸如赛龙舟等的传统项目不能扩大在一些人心目中的影响力,剩下的也就只有春节元宵等一些有法定节假期的传统节假日在苦苦支撑了。
   学校教育的影响也密不可分,我并不清楚其他地方的教育模式,对于我来说,从小我就没怎么感觉课本和老师重视过传统节日的教育,相反却更关心语数英等应试科目的成绩和应试技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衰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只是小人我的小小观点,欢迎指出我的不足之处,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7 22:22:11
我怎么感觉,无论东西方的节日,只要和吃的相关的就都很火爆;反之,就比较冷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8 10:05:35
我觉得坐在椅子上的同志说的挺有道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 22:23:57
有那么多饭都吃不饱的人,谁关心这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