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的价值导向看,中国文化体现了一种单向度和等级的特征,是一种强势文化,实质是为强势服务。具体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等级文化.无论是在家族层面,还是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中国文化都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
第二,强势文化.中国文化本质是为强势服务的,这也是文化等级性的一个必然结果.对强者而言,是权利大于义务;对弱者而言,是义务大于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反过来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静态文化.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顽固特点。虽有局部变革,但不是实质创新.中国文化缺乏创新,根本原因是外在力量的压抑,尤其是强势利益集团的压抑。创新意味着对传统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所以,创新总会遭到原有利益集团的抵制和摧残。除非创新结果对强势集团有利.
第四,人治文化.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本质是人治社会,文化上必然是人治文化。因为人治为统治者提供了极大地掠夺空间,而法治则不能,因为法治对统治者也是一种约束。所以,专制制度与人治文化是相伴而生的。人治文化是专制制度的寄生物,专制制度是人治文化的进一步推演。
第五,礼仪文化。中国文化中礼的表现十分丰富,在中国,“礼”体现的本质是不平等,是封建等级制度。“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维护特权利益的提防,这种礼是无理的。
当代转型期,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文化上,以上种种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在根本是与民主、法治社会的目标是冲突的。
结论:当前的中国文化框架不能容纳民主和法治,所以,要实现法治的目标,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新,只有先实现了“文化革命”,修正了既有文化框架,才谈得上法治、民主。
请“偏好者”就此问题多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