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流派林立,彼此争论不休,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应该相信哪一派?应该如果对待各门各派的经济学呢?
这几天上论发表了几个贴,一直坚持从现实和实用的角度看待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认为过分强调主流经济学会起到误导的作用。为此,令我想起以前曾经喜爱的围棋。经济学流派就象不同围棋高手创造的布局风格、中盘战法直至收官技巧。初者学棋,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规则、布局常识,学会什么是本手,如何下出妙手,识别俗手,如何作战以及进行有效收官等。这些属于所有爱好者必须掌握的东西。经济学中也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尽管不同流派的解释有出入。
如果想把棋下好,那就要学会掌握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相一致的布局和中盘战,这时就需要进行打谱研究。这些是围棋高手创造的小林流、武官流等等,这样的某些棋路一样是你需要精通的。就象某些经济学流派必须是你要精通的一样,否则永远只是一个低级选手。
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你还要在不断的实战中了解其他棋风和战法,高手总是在不断研究各路风格的棋手。同样,如果你希望成为有用的经济学人才,也需要掌握各流派的经济学,越是超一级的经济学家,理解和掌握其他学派的理论也越深。
现实经济中从来没有完全的理性人,实际上人的理性也是非一致的,也的人有更为理性,也有人却不那么理性(面对完全相同的信息集的情况下);所有人表现为有时极为理性,有时又极不理性(当然成功人士通常更为理性,而且更经常地表现出理性行为)。因此,现实中更多的人是根据随时变化了的环境进行边际调整的,或者说大多数人的经济行为都是环境依赖的。当然,成功者大多是这种行为调整的高手:九段棋手也经常下出俗手,但他们善于进行转换、弃字,通过下出新的好手和妙手补回损失,甚至获得更大的胜利。从这一点上说,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只有非常有限的作用。
总之,现实中的经济学应该是灵活、有应变能力的,我们要学习经济学但不要盲信经济学。每一种经济学都只有增加了我们的思考和认识能力,才是有用的经济学。如果经济学让我们去崇拜什么,那就已经剥夺了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这绝不可能是什么有用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