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866 2
2011-12-29
新华社:A股熊市感受甚于三年前 呼唤重新设计2011-12-29 15:21:00 来源: 新华网 有300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三年之后,中国股市再次进入寒冬:经济发展了,股票多了,市值大了,投资者的熊市感受却远甚于三年前!这就是2011年年末的A股印象。
萧条气氛包围投资者 熊市感受甚于三年前
从2005年的998点到2008年的1664点,再到2011年正在形成的市场新低点,虽然上证综指仍然高出三年前的低点三成左右,但股市萧条的气氛已经包围了投资者。
2011年四季度以来,在沪深两市上市满一年的公司中,仅有不到6%的公司股价上涨,而三个月以来,跌幅超过三成的股票却达到463只,2008年熊市时大部分投资者被套的一幕再次大面积上演。而这一次,由于投资者数量相较于三年前大幅上升,熊市的波及面有所增加。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旬,虽然两市有效股票账户达到1.4亿个,如果简单按每个投资者均在沪深两市开设A股账户,国内股民数量达7000万人左右。而在2011年12月前三周,平均每周只有约700万个账户进行了交易,这也意味着市场中仅剩5%左右的活跃股民,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两市持仓账户却处在近5700万户的历史高位,也暗示着超过四成的股民可能被套牢。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证券营业部发现,营业部散户大厅内人气全无,几乎没有投资者站在电脑前进行交易,而记者更是被客户经理拉住劝说开户。
在经过2009年的恢复性上涨与2010年的全年宽幅震荡后,虽然2011年的中国股市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势头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考验,但是我国经济仍在稳定增长,为何人们感觉现今的市场环境与三年前那场危机带来的熊市感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高扩容”“股东跑路” 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从2008年末的4.5万亿元猛增至2011年末的16.5万亿元,随着近两年来国内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再加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股东股份的解禁流通,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爆炸性增长,如今A股市场的巨大规模已让它不再容易轻松转身。
与此同时,承接如此之大规模股票供给的市场成交资金却增加有限,负利率、楼市限购等政策环境并没有催生存款向股市的“搬家”。入市资金并没有成比例增加,显示出市场供需面临失衡。
与上一个下跌周期之前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众多超级大盘股发行上市不同,今年以来,一批“低含金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高价上市,让投资者对股市扩容产生了新的质疑。


“‘三高’扩容害死股民。健康生活,远离‘三高’。”一名证券业知名分析师道出了对各式各样的中小盘新股发行中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以及高超募资现状的无奈。
业内人士指出,“三高大扩容”不仅给市场带来了资金与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不少中小市值公司在上市后业绩滑坡,也让人对未来市场质量产生了担忧。就在12月最后一周,深证创业板指数创下19个月来的历史新低,而统计显示,在目前277家创业板公司中,有近三成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而在这中间不乏传统制造业、农牧业等与“创业板”风格不尽符合的公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9 21:52:40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在投资者缺乏理性投资的前提下,“用脚投票”的选择难以形成。

截至年末,2011年A股融资总额超过7000亿元,就在各方投资者因为“跌跌不休”希望新股发行市场减缓股票供应时,12月最后一周仍有多达9家拟上市公司等待中国证监会的“IPO大考”,新股发行节奏仍未放缓。

而在另一方面,在此轮宏观调控周期中,没有比减持上市公司股份让股东与高管更快地获得资金,股市已沦为“提款机”。就在12月初,在市场中个股普遍暴跌的情况下,中小板上市公司北纬通信成为市场焦点,控股股东减持套现2015万元。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1-11月份,“大小非”减持解禁流通股份38.79亿股,而在9月至11月期间减持规模也逐渐增加。而就在12月28日沪指再创新低的当日,沪深两市共有18只股票在大宗交易平台被减持抛售,其中仅有天津普林溢价成交,而更多的股票被股东抛售在竞价交易的跌停板上,凸显市场在下跌过程中供需平衡面临的压力。

概念炒作神话破灭 信任危机频繁上演

在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不少投资者对于大盘蓝筹股表现低迷、上证综指十年“归零”感慨不已,但代表中小上市公司表现的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却涨幅不小,在这背后,众多中小市值公司热衷进行概念炒作和资本运作以及这些神话的更快破灭,首先凸显出市场中的主要参与主体——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

2011年上半年,将铁矿、稀土矿、金银矿注入上市公司一时成为股东最热衷于做的事情。大成股份与华阳科技分别因为拟注入铁矿资产连拉7个涨停;西藏发展因为计划控股稀土开发公司股价在年内暴涨3倍;而重庆啤酒更是被质疑自导自演“乙肝疫苗闹剧”,其股价在年内曾经翻番。

但随着众多资本运作极少真正实现,市场出现一系列“跳水比赛”,重庆啤酒、三峡新材、大元股份、科力远、紫鑫药业等股票的连续跌停无不导致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严重亏损。有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不仅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控制了大量股权,同时它们又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主动权在握,这不仅使中小投资者更容易“中套”接下最后一棒,也使得基金公司等原本责任心不强的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地位更为被动。


年末,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几起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老鼠仓”及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内幕交易案件,一方面显示出监管层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原先强势的机构投资者在当下所面临的另一个信任危机。

未来股市中新参与主体的出现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格局值得关注。根据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的表态,未来,地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政府预算余额的投资途径有望打开;2011年末,证监会已经核准批复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业务资格,部分券商和基金公司将成为首批RQFII试点机构。

瑞银证券财富管理研究部首席中国策略师高挺表示,首批RQFII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未来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逐渐增多,其影响将逐渐加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9 22:08:36
股市危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