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97 4
2004-08-31

在王玉霞教授的贴子里提到对茅老师的经济散文的评价问题,让俺想起俺早年在天地人大上发过的一个贴子(那时还没有俺们自己的论坛,俺只好四处漂泊,呜呜,好可怜),谈了谈对《生活中的经济学》的几点小感受,贴在这里,正宗抛砖引玉,不要打我!

前一段一直在看小说,虽然很有感触,思考了一些问题,但是不适合在这里写了。有一个 计划,就是想把以前看过的书再翻一遍,算是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和本科时代告个别吧。我 第一本重新拾起的就是当年一进大学读的第一本经济学书籍,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 》。 记得大一当时看完以后就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经济学;其中有些篇章现在看起来是简单了, 有些觉得自己也是力所能及的,但是个别几篇还是又一次带给我新的感受。 1、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我很欣赏:(公共)福利只是一部分人无偿为另一部分人劳动 。譬如“公用事业的收费原则”等几篇。 2、反复强调的第二个观点: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譬如“再谈交易费用”,讲到邮资差 别,如果差别不足以引起替代(人们不会为了省钱而搬家),制造差别就是徒增不必要的 交易费用。 3、“美国人如何看待‘按劳分配’”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劳动成果而不是劳动成本 决定劳动报酬,不知道为何国内所谓“劳动价值论的争论”竟至于这么鸡鸣狗跳的。 4、“经济活动中的是非观(上)”讲了几件很有趣的事情:1、作者在地上捡到钱给掌柜 ,掌柜不要,说“who found it who got it”;一个同学在课桌上捡到笔就据为己有;中 国售货员费了很大劲寻找一位外宾找还零钱,外宾反而说这不值得。——引人思考:市场 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观?什么是底线道德?高尚的道德应不应该作为普遍的规则来(强 制)遵守。。。 5、“美国的色情市场——一切交易都有利于买卖双方吗?”,典型的经济学思考方法,什 么东西是不可交换的?——选票?器官?性? 题外话:总的来说现在的经济学散文/杂文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质量参差不齐,不过茅于 轼先生我是很尊敬的,他可是把我领进经济学殿堂的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9-1 09:04:00

是呵,现在大陆的经济散文主要还是散文的成分多,经济学的成分少。茅先生的小文章正好相反,经济学的成分多,散文的成分少。很多人以为在文学中加入一个经济学术语,就是经济散文,其实是错了。一个人的经济学素养决定了其经济散文的素养。而不是文学素养决定了经济散文的素养。看看大陆的经济散文作家,成名的人中没有一个是在学术领域有建树的,即使写过一些专业论文,也看不出一点专业水平。茅先生早先研究微观经济学,写了择优分配理论,其实就是对微观经济学的全面理解,可以说是建国后最早的微观经济学中国版。可惜这本书出的太早,基本上被人们所忽视。

现在经济散文得益于张五常、黄有关等人,但这些人无不是微观经济学大家,所以才能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体恤入微。

因为大陆的散文作家经济学素养低,所以才不自觉或自觉的增加文学成分。

如果大家一定要争论经济散文的水平,请对比华尔街日报上的小文章,这些文章很少有文学色彩,但却是篇篇精彩,透彻的讲述了经济学的思想。

什么样的经济学水平决定了流行什么样的文体和读者群。所以,流行不代表专业水平,只代表市场价值,这就是效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你花在多的力气制造一件产品,做工再是精美,在一个不欣赏的地方,同样一无所值。市场的准确定价在于它是一种扩展秩序。比如这件产品在甲地区被低估,但可以到乙地区出售,在市场上流动,总是物归齐所。

大陆的经济散文的估价建立在封闭的市场上,而且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市场,和各种ST、PT上市公司一样,被人们追捧,导致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价值,这就是羊群效应,它和单个人的认知偏差互动,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定价机制。

所以,一个大学教师可以不写学术论文,只写经济散文,也可以获得教授职称;可以不读专业文献,不懂前沿问题,只讲通俗故事,也可以获得名师声誉

所以,大陆的经济学直到现在还在门口徘徊,连门都没入,还谈什么诺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1 12:01:00
精彩,这就是一篇好的经济散文,可惜我不是编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5 20:05:00

散文受众多,写散文可以赚名气。老先生吗,文革耽误了,就不说了。可是我不明白张维迎、汪丁丁、张军、韦森等一些国内名牌大学的年富力强教书先生也一直写个不停,真不知为什么?要给学子树立了什么榜样?有时间为何不冲击JPE、AER,不懂,请高人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5 20:08: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9 07:05:00

茅老师有什么好?

因为在中国的现实环境的约束下,对他们来说,冲击JPE、AER的效用远不及写散文的效用大。更进一步,只有写这些散文才能在最小成本付出的同时达到收益最大化。长时间的积累有可能获取成功,也可能石沉大海。几乎是拿自己的年岁地位赌博。但最终还是要看他们各自的偏好了。当然,大多数人的风险偏好都是控制在中等水平的中等收益,他们也属于这些大样本的一群。(呵呵发发好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