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首周开门绿:上涨需政策放松与遏制圈钱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7日 01:55
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最新行情
每经记者 任世磊
截至1月6日,A股2012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和第一个交易周,双双走出“开门绿”,让许多期待“讨头彩”给全年带来喜气的投资者深感失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2012年首周A股市场相关政策面信息后发现,由于经济政策、楼市调控以及货币宽松等政策未见实质性放松,A股“开门绿”虽令人失望,但实际上早有迹象。
/政策动向/
调控未见明确宽松信号
元旦过后的首个交易日,虽然沪深两市受外围市场利好均高开,但随后却一路震荡回落,最终上证综指、深证成指、
中小板指(
4596.949,
12.11,
0.26%)和创业板指均以下跌收场,“披红”变为“挂绿”。而1月5日,虽然四大指数均有微弱上涨,但几乎都在盘中创出阶段性新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期基本面消息后明显感觉到,国内经济走势和欧债危机依然处于复杂待解状态,这种状态并未因新年到来而有明显改观,因此股市也实在是“红”不起来。
高层声音:一季度经济不乐观
分析政策面动态,首先必须关注来自高层的权威声音。
据新华社报道,1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湖南省湘潭市、株洲市调研经济运行。在调研时,温家宝强调:“从全国来说,一季度可能比较困难,这也是我为什么元旦就来和企业家座谈的原因。”
与经济困难相对应的是2011年的股市的“极差”表现。2011年上证综指下跌21.68%,跌幅居历史第三;深证成指下跌28.4%,跌幅居历史第二。
上海证券分析师曾小勇认为,A股的走熊与通胀、转型等多因素有关。
事实上,2011年是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从2010年10月直至2011年年底,央行先后5次加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稳定物价、遏制通胀起到明显作用,CPI涨幅在连续4个月回落之后,2011年11月已降至4.2%的水平,全年物价形成触顶回落的曲线。
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而温总理的前述讲话,也传递出经济形势依然面临困难的信号。
对于未来政策的动向,曾小勇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关注实体经济和结构调整,他认为,流动性的松紧是对重点项目、在建项目和非产能过剩行业而言,股市、楼市期待短期政策放松注定落空。
第二,“稳中求进”的“稳”不是不动,而是要稳定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要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步、技术改造的进步、管理和效益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这说明保增长也是政策重要目标,但增长方向将在扩大消费需求和非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需求上,如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民生投资(
4.71,
0.06,
1.29%)等。
楼市调控:尚无松动迹象
2011年12月5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宏观调控侧重点变化的细微信号,并期待着调控政策进一步放松。但事实上,如前所述,“松”不是重点,“稳”才是重点。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不仅如此,2011年经历严厉调控的楼市也未见松动迹象。
从时间上看,始于2010年1月7日“国十一条”的本轮调控的严厉程度,在之后二、三线城市出台限购令后达到顶峰;从信贷政策上看,先是提高了二套以上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其后部分银行提高了首套房贷款利率,信贷政策的严厉也达到新高度。
面对如此严厉的调控政策,过去的一年房地产市场成交惨淡。有数据显示,2011年,14个重点城市累计成交套数同比下降15%,其中一线城市下降15%,二线城市同比降15%;同时,14个重点城市当年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7%,其中一线城市下降15%;二线城市同比降18%。
长城证券
(微博)分析师刘昆认为,随着二、三线城市限购令仅在少数城市落地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表明政策严厉程度有可能已过了顶点,由观察期过渡到微调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调控的放松。
201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强调,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刘昆预计,2012年第一季度,以限购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对市场震慑作用仍持续存在,楼市预计仍将处于成交低迷期。
海外市场:债务危机继续蔓延
去年以来,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主要是欧债危机,已成市场关注焦点,并将在2012年继续发酵。
2011年2、3月以利比亚为核心的中东局势动荡,另外自然灾害频发,如日本地震海啸导致核泄漏也吸引了世界目光,而葡萄牙继希腊、爱尔兰之后于2011年4月寻求国际援助,宣告欧债危机已进一步深化,上述事件的发生,为全球经济衰退积聚了能量。6月,希腊遭标普、穆迪相继下调主权债信评级,8月初,美国国内两党对于提高债务上限谈判的纠纷导致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信评级,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市场动荡。
金融危机后,欧元区重债国的债务与财政赤字占GDP比重急剧上升,再加上经济恢复缓慢,赤字规模的积累引发市场恐慌,国债收益率飙升导致融资成本暴涨,对这些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2012年,不断蔓延的欧债危机仍未结束,且有可能迎来更大冲击。2012年是欧元区国家债务到期最多的年份,尤其是法国、意大利与西班牙,到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例分别为20.02%、19.96%和21.47%。由于意、西两国经济预期较为悲观,已成为可能引发债务危机的下个标的,从时间来看,2012年2月~4月以及10月的到期债务最重,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困扰或仍将反复,欧元区陷入温和衰退已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欧盟为解决债务危机作出的努力,目前也令人不能乐观。2011年10月27日的欧盟峰会达成了希腊债务减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银行注资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一揽子方案,但却缺乏关键细节的支撑,使得方案能否落实令人生疑,并且至今细节也还未敲定。12月9日,欧盟峰会上23个国家达成新的财政协议以强化财政纪律,但具体细节仍未透露,该协议的有效性有待观察。
此外,不光通胀水平使得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左右为难,欧元区经济分化也成为其一大困扰。各国信用的差异使得融资成本差距越来越大,加剧了各国经济的分化程度,并且随着欧债危机深化,德法等经济较好国家也开始下滑。
货币政策:多次强调“稳健”
2011年12月5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很多市场人士对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抱有希望,期待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利率,但管理层多次强调稳健,和市场期待的宽松还有相当的距离。
2011年,货币政策在上半年呈现趋紧态势。
自2011年1月20日至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由18.5%上调至21.5%;自2011年2月9日至7月7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3次上调,一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由2.75%上调至3.5%,六个月至一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由5.81%上调至6.56%。而2011年下半年,央行仅有一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2年元旦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南调研时重申,中央已经明确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因时因势进行预调微调,要有紧有松、有保有压。2011年底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四季度例会也表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央行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第四次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与此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2年新年致辞时也表示,今年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些都显示出货币政策求稳的明确信号。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钟伟日前撰文表示,从货币数量、价格和汇率看,货币政策目前未出现松动现象。考虑到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尚有金融工作等重要会议以及3月将要召开的“两会”,一直到2012年2月底之前,货币政策似仍缺乏趋向松动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