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1-17 07:19:52
hlpb92 发表于 2012-1-16 23:53
不要以为中央银行是神仙,他们没有能力做到你所说的这些事情的,他们更没必须拿乱发货币来托市。当代人类 ...
你说这些话,说明你还没有理解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规律。货币并没有与货物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的,货币发行的量并不代表货物的量。你理解错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12&from^^uid=963
--------------
哈哈,你可能认为货物(产品)就象孙悟空那样凭空从石头里冒出来的吗?你在生产前是否需要投入资金?资金不够的话你是否需要借钱贷款。而这些投入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成本又是多少?价格又是多少?如果你认为货币可以随意乱发,可以没有一一对应,那么就相当于一个窃贼从背后窃取老百姓的财产一样。还说什么你最懂货币运行规律呢?简直是乱律!自然规律应该不支持一个窃贼的行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7 07:20:46
曹国奇 发表于 2012-1-17 01:54
说说理由。
你不是躲起来了吗?干吗露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7 13:55: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7 23:51:41
hhj 发表于 2012-1-17 07:19
你说这些话,说明你还没有理解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规律。货币并没有与货物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的,货币发行的 ...
哈哈,你可能认为货物(产品)就象孙悟空那样凭空从石头里冒出来的吗?你在生产前是否需要投入资金?资金不够的话你是否需要借钱贷款。而这些投入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成本又是多少?价格又是多少?如果你认为货币可以随意乱发,可以没有一一对应,那么就相当于一个窃贼从背后窃取老百姓的财产一样。还说什么你最懂货币运行规律呢?简直是乱律!自然规律应该不支持一个窃贼的行为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121025


建议你看下金融学再谈,怪不得一直说你都不明白。

你知道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会计是怎样记账的吗?假如他借给一家企业一百万元钱,他就是这样记账的:

借:短期贷款  100万元
贷:存款——某企业  100万元。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该银行的贷款资产增加了100万元,同时负债(存款)也增加了100万元。该企业就可以用这笔借款到市场上买货物。
我个人认为,不懂的金融学,对经济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知半解。金融学是现代经济学的枢纽,没有这枢纽交通是不通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8 00:48:27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17 13:55
现在的结论应该是:
1 如果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的论点是正确的,… ...
能否描述下二者间的关联性?我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8 07:38:35
hlpb92 发表于 2012-1-17 23:51
哈哈,你可能认为货物(产品)就象孙悟空那样凭空从石头里冒出来的吗?你在生产前是否需要投入资金?资金 ...
这个建议对象应该是你好。现存的货币量从何而来?是乱发货币而来的吗?一个人借到一笔钱去买货物,是拿来生产的还是纯粹消费的,他又如何确保归还这笔钱?如果是生产的那就正与我所说的道理一致,即货币在先,生产在后,相应产品的成本包括这笔钱。
现存的货币量已经有货物对应了,如果你想要现存货物,就去找现存货币,当你拿货物来生产后,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包含着此货币的成本和新增加劳动的剩余耗费的成本,新增货币就是去与这笔新增剩余劳动的成本相对应的。
所以弗里德曼主张每年新增货币量为3%,以对应这部分剩余劳动所产生出来的价值量。
你不懂所谓金融学吗?我告知你吧。金融的基石就是确保物价稳定,但因社会生产率提高而产生的物价下降除外,因为这是正常的并且是有益于各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8 07:41:30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17 13:55
现在的结论应该是:
1 如果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的论点是正确的,… ...
很是好笑!无论价格是如何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随生产率提高而下降的道理都是对的。当生产率提高后,价格就绕降低了的价值而上下波动。反之则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8 13:43: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8 23:30:16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18 13:43
现在的结论应该是:
1 如果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的论点是正确的,……则价值随生产率提高而“反比 ...
觉得你的解释不通畅。

我理解是::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描述供求规律对价格的影响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供求是平衡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平衡)则价格等于价值。借喻:这是描述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迹的。

“价值随生产率提高而反比降低”是描述价值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价值降低至10,则在供求规律作用下价格将以10为中心而波动;价值降低至5,则价格以5为中心而波动。借喻:这是描述太阳自身在银河系的运动轨迹的。

==================

本帖的讨论在于:太阳的运动轨迹是随银河运动轨迹同向变化,还是太阳运动轨迹是随银河运动轨迹反向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00:24:01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9 09:21
这个实例很形象地说明:马克思版的“劳动价值论”,的确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
真是瞎扯淡!思考问题要注意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提高了物价当然要下降,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2:43: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2:54:56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物价就得下降”,将中国经济学界分成两大派。持赞成观点的,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持反对观点的,以非劳动价值论为依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3:17: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01:10:39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19 12:43
价值与价格是同一事物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而太阳和银河系则是两个不同事 ...
这个关系上HHJ说的没错。你用本质和表像描述,我用地球月亮描述,都是一样的东西,只是描述的形式不同。

阁下要明白的是:稳定物价是指宏观层面的关系,而价格随价值波动则是微观个体层面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不同商品的价格总是有升有降,所以在总体的宏观层面才有价格稳定这个结论。就好比太阳系,无论卫星绕自己的行星怎么波动,但是太阳系的运动轨迹是稳定,不受它们波动的干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11:15: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11:24: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11:35: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13:18: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22:58:33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20 11:15
给你举一个宏观的实例吧:
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年年都在提高,按照 ...
我不接受HHJ的价格与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我说这次他对了,是指他对“价值与生产率成反比”与“价格以价值为中心波动”的区分。“价值与生产率成反比”是描述价值本身的运动的,“价格以价值为中心波动”是描述价格与价值间的关系的。阁下总是认为这二者间具有因果关系,这就不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0:45: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05:08:28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21 10:45
再给你举一个很具体的实例:
1米棉布本来价值10元(10小时劳动),表 ...
阁下这是用微观时间质疑宏观事件。物价稳定是宏观事件,而价格反比降低是微观事件。HHJ也是没有注意这个逻辑问题才纠结不清。

这个问题我的正解是我揭示的价格互动规律,希望的解答阁下能参考。由于价值与生产率无关,所以棉布生产率提高后其价值还是10,但是由于宏观上的平均律,生产率提高后棉布部门多创造的价值要全社会平均分配,于是棉布分得的价值还是原来那么多(数学计算是略多一点),另一半价值在全社会平均分配了,每个部门得到一点(数学计算是这一点价值可以忽略不计)。这一就是说,棉布价格反比降低时,其它商品价格又都涨了一点点。这一涨一降正好相互抵消,于是在宏观上有物价稳定。

经典理论因为都是采用的微观分析,当看到价格随生产率提高而降低这个想象时就开始定做定律,于是有马克思的反比律和西经的递减律。但是经典都忽视了另一些价格现象——即有些商品的价格在其生产率提高同时价格还在上涨,比如大米、建筑物、纺织业,印刷业。其实价格这种上涨正是生产率提高更多的部门(如电子、化工)有更多的价值被平均律调配过来了,它与价格反比降低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结果。

简言之,当一个商品价格因其生产率提高而降低时,其它商品的价格则因此而上涨,所以在总体上是物价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09:38: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09:43: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09:56: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23:06:1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22 09:43
由于价值与生产率无关,所以棉布生产率提高后其价值还是10,但是由于宏观上的平均律,生产率提高后棉布 ...
肯定有的,不然不会说“数学分析是略多一点”这句话。

规律性描述是:某部门生产率提高后其商品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其它所有商品价格因此而上涨,且上涨总量和降低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增长。这边是价格互动规律,它包含经典的反比定律、递减定律和递增定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23:16:27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22 09:56
经典理论因为都是采用的微观分析,当看到价格随生产率提高而降低这个想 ...
这个不奇怪。如果你站在合作角度看问题就一定会有这个结论。在合作角度看,群体所有产品都是大家合作生产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曾独自生产出某件产品,比如农民没有独自生产粮食,工人没有独自练出钢铁。这样群体所有财富首先是大家共有的。但是终端消费又一定是个体的行为,那么怎么办呢?只有分配共有财富,使之变成私有财富。这样分配是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可缺少的环节。显然经典理论忽视了这个环节,总是用“因为生产怎样……所以价格怎样”的模式来分析问题,而这个因为……所以是不成立的,因为中间有分配这个逻辑环节。

那么怎么分配才好呢?总体来讲平均分配才是最好的分配。既然是平均分配,则某部门生产率提高后多创造的财富必须在群体内按平均法则分配给其它部门。……于是有:电子化工发展较快的部门多创造的价值被调配到农业手工业部门了,于是农品手工品价格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08:49:28
应该说,各行各业生产率提高的有快有慢。相对提高得快的,价格降低;相对提高得慢的,价格升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4 10:17: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4 23:31:57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1-24 10:17
那么怎么分配才好呢?总体来讲平均分配才是最好的分配。既然是平均分配,则某部门生产率提高后多创造的 ...
也许的确是仅仅用平均律来解释有些单薄,但是在目前我只知道用这个规律解释是最有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5 09:37: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