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8-3-27 11:32:23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1:28
你把这个模型扩张为全社会,然后编一下现金流量表,看有没有亏损。
全社会也是如此。各个生产消费品的顶级企业投入资本,劳动,中间品购买产生的消费购买力没有不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1:35:35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1:21
你经营过实体?
你认为制约你的是利润表,还是现金流量表?
既然你承认实物利润,认为现金不够,放松银根不就完了。好用说这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1:38:33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1:32
全社会也是如此。各个生产消费品的顶级企业投入资本,劳动,中间品购买产生的消费购买力没有不足。
这只是投资100资本品带来的消费70,还有中间品购买假设中间品购买100,带来中间品企业收入100,形成消费70。雇佣劳动工资100,带来消费70.
这样总投入300,消费需求270,消费品价格100资本品折旧5+利润10+工资100加中间品100=215,而消费270,没有不足。
中间品指生产原料而不是厂房机器。例如面包厂的面粉。
-----------------------------------------------------------------------------
消费需求=70*3=210,并非270。但就消费需求210无法覆盖成本215,亏了5。这是利润表算法。
现金流量表,总投入300,就要贷款300,而收入只有210,亏90,需要弥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1:39:40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1:24
这只是投资100资本品带来的消费70,还有中间品购买假设中间品购买100,带来中间品企业收入100,形成消费7 ...
错了,消费210.利润5.正好相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1:43:49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1:39
错了,消费210.利润5.正好相等。
零利润吧。
现金亏的90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1:53:27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1:38
这只是投资100资本品带来的消费70,还有中间品购买假设中间品购买100,带来中间品企业收入100,形成消费7 ...
一,总投入300,消费需求210,消费品价格100资本品折旧5+利润5+工资100+中间品100=210。正好相等。

二,投入300,商业银行储蓄=90,央行贷款300无需弥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1:57:1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1:43
零利润吧。
现金亏的90怎么办?
利润5,不是0.   210-中间品100-工资100-折旧5=利润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1:59:57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1:43
零利润吧。
现金亏的90怎么办?
第一个月顶级公司贷款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第二个月顶级公司仍然投资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第三个月顶级公司仍然投资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
第十二个月顶级公司仍然投资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如此,一年GDP=6.8*12=80,居民储蓄1.8*12=21.6,顶级公司商业贷款21.6,顶级公司央行贷款6.8,总计28.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2:28:55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1:53
一,总投入300,消费需求210,消费品价格100资本品折旧5+利润5+工资100+中间品100=210。正好相等。

二 ...
贷款300,90的商业储蓄又不是顶级公司的,两者不是一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2:31:33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1:35
既然你承认实物利润,认为现金不够,放松银根不就完了。好用说这么多?
放松银根,债务会不会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2:33:29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1:59
第一个月顶级公司贷款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第二个月顶级公司 ...
这就是现实对亏空90的答复——借贷,不断地借,直至债务涨到天文数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2:46:17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1:53
一,总投入300,消费需求210,消费品价格100资本品折旧5+利润5+工资100+中间品100=210。正好相等。

二 ...
ZF借央行的钱都要还,中铁总公司的4万亿债务也要还,银行储蓄是债权人,而企业投资者是债务人,当然要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2:47:11
现在,你已经承认资本品不是最终产品了,这是进步,但又滑向了赖账不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03:4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2:28
贷款300,90的商业储蓄又不是顶级公司的,两者不是一回事。
第一个月顶级公司贷款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贷款6.8万亿,1.8万亿的商业储蓄又不是顶级公司的,两者不是一回事。

你这不是攻击你自己的言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04:49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2:31
放松银根,债务会不会增加?
有银行借贷就债务,难道你要消灭金融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07:30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2:47
现在,你已经承认资本品不是最终产品了,这是进步,但又滑向了赖账不还了。
我可没说资本品不是最终品。按你的逻辑,贷款买车,汽车也不是最终品,因为得还银行贷款,汽车每年也有折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10:59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3-27 12:33
这就是现实对亏空90的答复——借贷,不断地借,直至债务涨到天文数字。
储蓄又成亏空了,按你的逻辑投资来自亏空?生产210的消费品只需要210的消费品购买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18:09
借贷,不断地借,直至债务涨到天文数字。

莫非储蓄也涨到天文数字?

楼主的思维极其混乱,一方面认为储蓄妨碍了消费,一方面又认为工资来自储蓄借贷形成的投资,也不是,是央行印的钱。既然是央行印的钱不是储蓄借贷,那就不断地印就完了呗,反正也不是来自储蓄借贷,不用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25:15
楼主讲讲储蓄形成的商业银行贷款,和央行印钱给所谓顶级公司的贷款有什么不同?利率不同?还是没有限额?商业银行贷款有储蓄的限制,央行印钱无限制,想印多少印多少?
第一个月顶级公司贷款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29:34
现金流量表,总投入300,就要贷款300,而收入只有210,亏90,需要弥补。

你的意思借贷投入多少就有多少现金?什么也没买?固定资产不是有100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37:59
试想,投入为G,产生的消费需求为0.9G,能不亏本吗?
  源头不动了,下面也就是死水一谭了。
  该模型没有考虑产业的不同,时间的有限性。
  如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透析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呢?
  首先将社会经济划分为不同的产业层级,顶级为最终消费品产业;
  中间层级为加工企业,层级数为n-2;
  最低端为原材料级;
  假设顶级企业从银行总贷款为G,工资率为v,利润率为m,消费需求为Ⅰ,投资需求为Ⅱ,
  那么,顶级企业将贷款的G(1-v)购买机械设备,Gv雇佣工人;
  则次级企业获得G(1-v)的订单,将扣留G(1-v)m的利润,以G(1-v)(1-m)(1-v) 购买机械设备, G(1-v)(1-m)v雇佣工人;
  再次级企业获得收入G(1-v)(1-m)(1-v),利润G(1-v)(1-m)(1-v)m,分配工资G(1-v)(1-m)(1-v)(1-m)v,设备支出G(1-v)(1-m)(1-v)(1-m)(1-v);
  如此递推,直至产业最低端。
  将所有的消费需求相加:Ⅰ=Gv+ G(1-v)(1-m)v+G(1-v)(1-m)(1-v)(1-m)v+……
  Ⅰ=Gv[1+(1-v)(1-m)+ (1-v)2 (1-m)2 +……]
  Ⅰ=Gv/[1-(1-v)(1-m)]= Gv/(m+v-mv)
  同理得所有的利润和为:Ⅱ=G(1-v)m/(m+v-mv)
  可以发现Ⅰ+Ⅱ= Gv/(m+v-mv)+ G(1-v)m/(m+v-mv)=G
-------------------------------------------
你这假设是不对的,ZF购买不是贷款建一个企业来进行生产销售。而是直接购买公共产品来拉动需求,增加收入,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增加ZF税收增加。

你把顶级企业将贷款的G(1-v)购买机械设备,Gv雇佣工人;这个去掉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4:45:37
楼主把经济体想象成一个企业,ZF来了个大订单,利润能不增长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5:01:38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1-28 16:17
即使利息为零,由于总贷款为10000亿,而总销售收入仅为7000亿,本都还不上,更别谈利息了。
美联储、日央行 ...
这就是你错误的根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5:09:4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3-20 19:25
经典语录:企业由小变大,靠的是赢利,它来自对手的亏损;当它变成巨无霸时,它的存在靠的是借贷,因此,大企业反 ...
经典语录:企业由小变大,靠的是赢利,它来自对手的亏损;当它变成巨无霸时,它的存在靠的是借贷,因此,大企业反而是脆弱的,如万达、海航、通用、中铁总,它需要救助才能活下去,即大而不倒。大企业之所以亏损,因为它的行业对手死了,但新的对手是居民储蓄,无力改变。一张二寅
-------------------------------
楼主来说一下没储蓄,用什么来投资建厂?靠央行印?储蓄居然成了企业的对手,没有储蓄投资就没有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5:15:15
投资乘数论:即投资乘数理论(Investment Multiplier Theory)。普遍理解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按照对投资乘数理论的一般理解,以为扩大消费就能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这是极为有害的,它只能导致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将人们引向重消费、轻生产,盲目提倡高消费的歧途。事实上,消费的对象——消费品是靠生产提供的,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创造出国民收入,消费是不能直接生产出哪怕是微小的国民收入来;消费只能为国民收入的创造提供适当的经济环境,影响国民收入的创造。提高国民收入的主要视野,应该放在生产建设领域。如仅把目光投向消费领域,那是本末倒置,结果只能使国民经济蒙受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7:52:24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4:37
试想,投入为G,产生的消费需求为0.9G,能不亏本吗?
  源头不动了,下面也就是死水一谭了。
  该模 ...
ZF的购买的钱来自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7:52:56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5:15
投资乘数论:即投资乘数理论(Investment Multiplier Theory)。普遍理解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 ...
建设成本怎么回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7:53:34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5:09
经典语录:企业由小变大,靠的是赢利,它来自对手的亏损;当它变成巨无霸时,它的存在靠的是借贷,因此,大企业 ...
储蓄是企业的吗?企业怎么得到的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7:54:35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5:01
这就是你错误的根源。
你还是执迷不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27 17:56:59
王宝树 发表于 2018-3-27 14:03
第一个月顶级公司贷款6.8万亿,形成工资5万亿,储蓄1.8万亿,然后顶级公司完全借贷;

贷款6.8万亿,1. ...
这都无法理解吗?
储蓄是别人的,不是公司的,它要将别人的1.8万亿储蓄存款完全借贷出来自己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