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781 10
2007-01-09

我常常看到人们为了抢到公共汽车的座位,而在车门口互相拥挤的情形。为什么人们会如此?

我认为这是因为人们缺少对陌生人的爱心。如果人们有对陌生人的爱心,那么人们会忍心把陌生人挤到一边,而自己先上车吗?显然不会的。

有些人把这样的现象归咎于资源——座位——的缺乏,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假如是一家人上公共汽车,那么就是资源——座位——仍然是缺乏的,这家人不但不会彼此争夺座位,而且还会彼此谦让座位。

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也是如此。这不是由于资源的缺乏,而在于组成企业的人缺少爱心。一旦人们充满了爱心,那么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就会停止。

为什么会看病贵,住房贵?这也是因为缺少爱心,如果有爱心,那么会有看病贵、住房贵的事情吗?

那么,为什么人会缺少爱心呢?

因为大家不是一家人,如果大家是一家人,那么人们也就不会再缺乏爱心了。

那么,如何才可以使大家成为一家人呢?

首先,财产不能分开,也就是说大家要把财产合在一起,大家靠共同的财产生活。而不是象目前的社会这样,个人靠个人的财产生活,而不管别人的死活。

其次是人要组合在一起,过共同的生活,比如说大家在一个食堂里吃饭,居住在共同的房子里,而不是象目前的社会那样每个人都只在自己的厨房中吃饭,在自己的房子中居住,过彼此分开的生活。

这样大家就会成为休戚与共的整体,这样人还会缺乏爱心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9 21:36: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9 22:13:00
序曲
埃..
第一部
想起来是那么遥远
仿佛都已是从前
那不曾扑灭的梦幻
依然隐藏在心间
是谁在默默的呼唤
激起了心中的波澜
也许还从未感觉
我们已经走个昨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走向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走向明天

当我走过你的身边
我愿带走你的笑脸
心中没有一点阴云
阳光变得更加鲜艳
希望会有那么一天
再也没有眼泪仇怨
再也没有流血离散
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迎接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迎接明天

太阳在不停的旋转
自古就没有改变
宇宙那无边的情怀
拥抱着我们的心愿
但愿会有那么一天
大海把沙漠染蓝
和平的福音传遍
以微笑面对祖先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拥有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拥有明天

第二部
轻轻地捧起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我们同欢乐
我们同忍受
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
我们共风雨
我们共追求
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
无论在眼前在天边
真心的为你祝愿
祝愿你幸福平安

第三部
你走来,他走来
我们走到一起来
在这缤纷的世界里
心潮澎湃
你走来,他走来
大家走到一起来
在这缤纷的世界里
有无限的爱
埃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
埃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埃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
埃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这世界在变换
唯有渴望不曾改
生命血脉紧相连
永远不分开
如果你,如果我
失去理解和信赖
一切都将不存在
将不存在
埃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
埃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埃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
埃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走向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走向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迎接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迎接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拥有明天
埃..一年又一年
埃..我们拥有明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9 22:33:00

我们先来做个思想的试验:

假定我们大家庭有3个人,如果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只剩下一个面包了,这个面包只能救活二个人,那么意味着必定要死亡一个人,那么在这个大家庭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大家的博爱情怀都是均等的,彼此都谦让,那么可能谁都不去吃面包,大家都得死。

如果大家得博爱不是均等的,那么必然有个顺序,我们就依照大小排个序A、B、C,A爱心最高,他献出了自己的爱,挽救了B、C。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发现这个大家挺中的整体博爱的程度降低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次后,或是还有外来人的加入(我们假定外来人的博爱水平比家里人还低)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水平呢?一般的结论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博爱水平与外来人没加入的水平一样,这就是所维系家庭的博爱强度与非家庭的强度一样了,家庭的意义似乎意义就不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9 23:04:00

博爱似乎治愈不了人的残酷,因为博爱来源于上帝。但当我们把博爱赋予特定的人的时候,我们似乎也是在选择了残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0 00:36:00

个体的选择和社会的选择似乎永远有着那么一股张力。当男人和女人成立了一个家庭的时候,我们似乎最多只能容纳下父母和孩子等不过九族的一个家。中国传统杀“九族”也就是灭了一个家,看来自然的家的内核也就是这么大了,其他意义上的只能说是家的一种比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0 07:48:00
以下是引用tabalt在2007-1-9 22:33:00的发言:

我们先来做个思想的试验:

假定我们大家庭有3个人,如果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只剩下一个面包了,这个面包只能救活二个人,那么意味着必定要死亡一个人,那么在这个大家庭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大家的博爱情怀都是均等的,彼此都谦让,那么可能谁都不去吃面包,大家都得死。

你说的不对,因为这是不确定的,作为具体的人,他们并不知道会不会死,因为他们也在寻找食物,也许有人会救济他们,这谁知道呢?所以这些人总是抱着希望的。也许他们最后都死了,但这是他们事先所无法知道的。你是以事后——知道结果以后来谈这件事情的。所以貌似有理。

而且他们的身体条件也是不同的,所以是不会同时死去的。你的假设不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