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4.从正负电荷到正反物质和一分为二
2012.1.25
世界上有正电荷,就会有负电荷;有正物质,就会有反物质。所谓正物质,不过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由核内正电荷、核外负电子构成的原子形成的物质。而所谓反物质,不过是由核内负电荷、核外正电子构成的原子形成的物质。
当我们把视线从原子转向宇宙,并将原子与星系联系起来思考,我们会发现二者的同一性:它们都是物质的,并且由正反物质共同组成。
原子,通常是正负电荷的对立统一体,但特殊情况下也会单独存在,如离子形态和高温状态核外电子的发散,不过正常情况下正负电荷总是如影随形。即便如此,世界上的物质还是有所区别,所谓正反物质形成的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银核如果是由正物质组成的,银河系的其他恒星可能都由反物质组成,所谓宇宙射线和磁场也会有正反之分!而我们地球上的物质所以呈现正物质形态,可能就是因为太阳是由反物质形成的!而我们的卫星月球,也可能由反物质组成。因为正负电荷总是相互对立存在,将原子的形态扩大到星系,银核是原子核,其他恒星就是核外电子,他们的行星就是核外电子的核外电子,并依此类推形成正反物质的相互循环。而在反物质组成的星球上,我们认为的正物质可能会被认为反物质。如果上述推理得到证实,地球上的物质很可能不是来自太阳和其他恒星,而是在自己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
电荷,可能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之一,单电荷可能就是磁单极子,其他物质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聚合体、聚变体。当然,这也是一种假设,而没有假设一切研究都难以进行。正确的假设可以少走弯路,错误的假设会步入歧途,所以掌握资料和正确的世界观非常重要。
发光、发热、吸引、排斥,可能都与电荷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有关。所谓强力、弱力、电磁力,可能是其不同层面的物理特性。当然,也有其他可能,不过一切认识都是从近到远、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在没有新的发现之前不妨囿于现有的资料。
一分为二,是对客观世界哲学上的认识,正负电荷和正反物质的存在及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其佐证之一,也是源头之一。抓住事物的两个方面可以避免偏颇,所以看到相似之处也要寻找不同之处,因为原子终究不同于星系,星系也不同于原子,但是在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方面二者不会有实质上的差别,所以银河系银核以外的恒星很可能都是由反物质组成的,月球也不例外。好在月球离我们不远,人类也获得过一些月球物质,分析一下即可。
如果月球也是由正物质组成的,星系的形成就会有更为复杂的原因,但我的认识仍有合理的一面,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