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05 0
2013-04-11

3074.正负电荷的对偶与正反物质的对偶

2013.4.11

核外电子的存在说明正负电荷存在对偶关系。这种对偶关系的延伸,就是正反物质的对偶。

所谓正反物质,就是质子分别携带正负电荷的物质,我们将前者定义为正物质,后者定义为反物质。在同一星球上只有其中一种物质,所以在正物质星球上找不到正电子,在反物质星球上找不到负电子。

在高温等条件作用下原子会发生离子现象,这是正物质星球存在大量自由负电子、反物质星球存在大量正电子的主要原因。所谓电子,不过是电荷团聚体的一般存在形式,电荷有同电相聚的特点,电子、球形闪电和电流都是电荷相聚的表现形式。

星球内部普遍存在的层次现象和热核聚变、热核裂变的存在说明化学元素的聚变和裂变存在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周期循环,这种周期循环实现了星球内部的能量平衡,也产生了正负电荷的相对平衡区域和相对不平衡区域:冷(吸热)核聚变区域是正负电荷的相对平衡区域;热(放热)核聚变区域是正负电荷的相对不平衡区域。热核聚变区域的存在使该区域和整个星球呈现偏电荷现象:正物质星球呈现偏正电荷现象;反物质星球呈现偏负电荷现象。而大量正负电荷的缺失必然在空间有所表现:正物质原子出现了负核外电子;反物质原子出现了正核外电子。与星球大量正负电荷缺失相对应的同样是大量正负电荷的聚集,包括具有偏电荷性质的正反物质。这种聚集的结果就是相反物质星球的诞生。所以,星系的产生和正反物质星球的对偶性源于正负电荷的对偶性。

与核外电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反映核内质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一样,星系内星球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反映了星球热核反应区域的数量及相互关系。

所以,星系内任何星球的诞生都不是偶然的“擒获”,而是与正负电荷的对偶和相对平衡有关。

星系和星球一旦诞生就具有了生命,开始了漫长的生长周期,不断增加自己的质量、扩大自己的队伍。行星会逐渐演变为恒星,一级恒星系统会逐渐演变成多级恒星系统,直到某种原因导致的毁灭。

星系的形成和稳定不仅由于初始的对偶关系,两极间还不间断的交流正负电荷,保持正负电荷的相对平衡,由此产生自转和公转。

阴阳是中国古老哲学的基础,阴阳鱼完美表现了正负电荷和正反物质的对偶关系,显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阴阳鱼可称中国鱼。

我对星球对偶关系的认识并非来自阴阳鱼,而是来自对核外电子与核内质子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是否正确,有待实践的检验。

我国正在进行探月研究。如果月球表面只有正电子,没有负电子,就证明我的推论是正确的。否则,就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