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阐述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五个要点 ①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函数中的消费部分,确以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为其主要变数。 ② 凯恩斯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所说"现期"是指本期收入,不考虑过去的和未来的收入;所说"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不考虑收入的相对水平;所说"实际"是指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不考虑按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这种对收入的限定,是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与其他收入理论的重要区别。 ③ 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0<MPC<1。 ④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 ⑤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
3.简述短期消费函数的特点 ① 存在自发性消费。 ② 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这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APC和MPC递减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凯恩斯提出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③ 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该相等。 ④ 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⑤ 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C>Y,APC>1;C<Y,0<APC<1;C=Y,APC=1。
4.简述储蓄函数的主要特点 ① 存在负储蓄。 ② 平均储蓄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MPS是递增的,这是由APC和MPC递减规律决定的。 ③ MPS是储蓄曲线的斜率。 ④ MPS>APS,但是,一般来说,MPS应该小于1,大于零。 ⑤ 储蓄和收入的关系有如下三种情况:S=0,则APS=0;S>0,则APC>0;S<0,则APC<0。
3.简单概括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① 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点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相同。 ② 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这种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消费函数之谜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的结论相同。 ③ 从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④ 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