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944 7
2012-02-01

在今天的政治人物中,美国副总统拜登是我比较喜欢的,可惜在美国花钱救灾的话题上,他明显地说错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几个月前,当美国ZF要推出近八千亿美元振兴经济,拜登说︰「所有经济学者都同意要这样做。」这句话被经济学者骂个半死。当时,ZF本身的人马之外,极力赞成大手花钱的经济学者可能只有克鲁格曼一个(此君推断无数,错得离奇,但大名依旧)。另一个看来不反对的是森穆逊(此君当年红极一时的课本属凯恩斯学派,他自己属哪一派有争议)。另一方面,从我收到的名家专栏衡量,反对大手花钱救市的经济学者众。

拜登说错的第二句,是不久前说的。他见ZF大手花钱而美国的失业率继续上升,说︰「每个人都看错了。」区区在下不论,认为大手花钱的就业效果甚微的学者无数。凯恩斯学派的花钱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从我作本科生时听到的估计为二,到两年前某教授估计为一点五,到几个月前一位教授估计为零点八以下,到另一位说可能是负值。皆名家也。

七月八日《信报》头条报道,奥巴马总统说美国的失业率近百分之十,考虑再加码救市。奇怪他的专家们几个月前认为推出的方案会约束失业率在百分之八以下,而今天则转为可以高于百分之十。几个月前我胡乱猜测,写下美国的失业率会在今年升至百分之十以上。虽说胡乱猜测,但我把自己的名字签上去。有些数字的大略推断是不需要有深入的考查研究的。好比去年十月我读到林毅夫说中国保八以上容易,我立刻于该月二十四日发表《保零也艰难!》。如果北京不立刻大手放宽银根,跟着大手软化新劳动合同法,又推出「四万亿」政策(每年两万亿是中国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八),负增长可以肯定。

我在雷曼兄弟事发前三天(二○○八年九月十二日)发表《北京要立刻撒销宏观调控!》,可不是因为有什么数据在手,或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而是凭自己的随意观察,记得历史的经验,理论的掌握足够,见市场的形势不对头,就拍板动笔了。认为自己不会错,就把名字押上去。如果北京依我当时说的,立刻一手减息两至三厘,中国的经济会较好。他们不听,可能因为他们没有我那么肯定。经济的准确推断,主要靠简单的理论掌握得通透,历史的经验记得多而清楚,推论客观、快而又能顾及多方面。此外,不可或缺的是对经济观察的感受好。缺少了后者,学经济是浪费时光。佛利民多次这样说。凯恩斯曾经说,经济是浅学问,但学得通的人甚少。

去年十一月九日,新华社报道今年一月一日起,两年内北京会推出四万亿人民币的「额外开支」,挽救金融危机带来的祸。我不反对,认为上文提到的乘数效应有机会高于一。两个原因。其一是北京打算下注的项目,大都是有了策划而又需要做的基建,只是提前及加速进行。这样,投资的浪费不会很大。其二,新劳动合同法导致失业急升,回乡者众,ZF提前基建动工会有助。读者要知道,凯恩斯学派的乘数效应分析一般是假设失业人士无数的。

今天,中国的经济明显地有了转机,但我看不到「四万亿」的功能。有转机的原因,是新劳动法不再严格执行,人民币的汇值下调了一点,而最重要的是央行把银根放宽得快,市场的反应也快。今年初起到目前,人民币的货币量升得强劲,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明显。这样的形势,到今天先进之邦是见不到的。美国的联储局把银根放宽得远比中国为甚,但房地产市场还是乌云一片。关键所在,是中国受到的金融冲击不大,远没有美国那么多的毒资产。

现在我们要问:凯恩斯学派的花钱救市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答案有两方面。第一方面,从中国的「四万亿」政策衡量,我们看不到有明显的正面效果。房地产市场的起死回生是银根放宽所致,不可能是什么基建工程带起的,而工业有复苏的迹象,主要是大手软化新劳动法的效应。基建工程在目今阶段对工业不利。市场的一般消费没有明显地上升。话虽如此,我们不能说那「四万亿」政策对经济没有影响,只是目前难以估计。导致资源浪费是有的,但随意的观察说不严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1 14:44:07
”中国人买黄金防经济衰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 23:42:55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致命缺陷在于没有考虑最初投资的效益,它不仅是投资主体的问题,即使换成市场主体也必然亏损,只是亏得少一些。
但如果没有强行投资,由于市场的正反馈,经济下滑难以制止,倒闭失业会很严重。
也就是宏观价值补偿是必须的,但方式需要改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 04:46:31
转帖也不说明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3 14:24:28
恰好看《通论》到乘数这个地方。原帖作者既然批评凯恩斯学派,应该清楚凯恩斯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学派不能划等号,甚至大不一样。 《通论》说的很清楚,要发挥乘数效应,一是必须保证消费倾向不变或上升,二十其他总投资增加或不变。否则,带来的就业量增加仅限第一级投资带来的就业量,甚至第一级就业量的效果都达不到。而反观现在的情况,危机之时,消费倾向一般是走低,投资也是个下行趋势,而怎么停止这种下行趋势,靠谁? 只有靠ZF行为?因为ZF行为的影响力最大,促进效果最好,也就是说靠ZF让人们的信心止跌回升,这个时候,消费倾向和其他总投资(除ZF投资外的投资)才能止跌有增,有了这些条件乘数才能完全发挥,而中国的乘数充其量是个3,抵掉消费量和投资量下降的副作用,乘数能有多少?所以ZF这个4万亿也好,美国的QE1 QE2还是变相qe3也好,最大的作用是总量止跌、恢复信心,看《通论》多了就知道,经济的增长最终因素是人们的心理预期,也就是个信心和预期的概念,所以,对人家理论指手画脚的同时,到底有没有认真研究过人家到底说了什么? 我看《通论》才第三遍,就知道你说的很有疏漏啊,送原作者一句话:经济上本没有立竿见影、一簇而就的方法,有的是想踩着伟人肩膀向上的学者,危机时刻,ZF不出手,谁来又该出手?回答好了就能重新确立你的命题,要不然就是作者的不幸,而不是哪个学派的不幸。(以上所以言论,都摒除了各国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摒除了市场经济发挥看不见的手应具备的制度、交通等软硬件条件的差异,否则中国就更没个”乘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3 15:10:22
乘数是过时的问题了 现在没什么人讨论了

老的文献了有实证的 预期有影响 关键我看还是就业问题

收入决定消费和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