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38 0
2012-02-02

随着严厉调控的持续,国内楼市的泡沫正被陆续挤出。但僵局也逐渐明显,包括 市场面上的成交低迷、需求观望以及经济面上房地产对投资、消费拉动力的减弱等。 调控不放松,僵局需破解。龙年,撬动楼市的支点在哪里?

  “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

  严厉调控之下,万科在2011年依然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去年万科共实现销 售面积1075.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 %和12.4%。

  万科表示,虽然市场调整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但公司会更加坚决贯彻 “快速销售”的原则。

  快速销售,意味着价格随行就市。事实上,在大量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处于观 望情形之下,只要价格能调整到位,卖房不是难事。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深有感触。 他说:“去年前11个月,复地的销售形势还很严峻。最后一个月我们及时调整价格 ,迎来销售的‘冲刺’。”

  2011年,许多热点城市成交量大幅萎缩,不少开发商“哀鸿遍野”。同时, 购房者对房价下跌预期增强。根据世联地产的调查,购房者期望降价的幅度集中在3 0%以上。许多楼盘价格无疑还没有降到购房者的心理价位。

  “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而言,确实是买涨不买跌;但对于普通消费性需求来说, 只要价格下来,需求就一定能上去。只要房价能有合理调整,不愁成交量低迷局面打 不破。”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说。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 理回归。记者采访发现,许多房企都在积极调整销售策略,以期激活市场。张华介绍 ,今年复地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比重,随行就市、加快周转。

  合理购房需求的保护 如何“口惠”而“实至”?

  去年的三次加息,今年起正式“起效”,五年期以上房贷基准利率从6.4%升 至7.05%。这让今年有买房计划的上海白领黄琦心情沉重:“中介帮我算了一下 ,如果申请20年期限、50万房贷,今年要比往年每月多还近200元。”此外, 首付三成、排队等“贷”等问题,也让她对购买首套住房充满顾虑。

  这般顾虑在不少首次置业、改善性置业群体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一 些银行甚至对首套房利率进行上调,更让不少刚需感觉雪上加霜。应该说,支持居民 的合理购房需求,政策层面从未改变。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提高,大多数是商 业银行利益驱动之下的“自选动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少合理购房需求难免受 到“误伤”。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明确表示:“2012年将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 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优先保证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 上海等地房管部门近日也表示,在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将落实居民首 次购房的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城市“普通住房标准”也将进行调整。比如上海普通住房的 标准,内环线以内将由245万元/套以下调整为330万元/套以下,内外环之间 从140万元/套以下调整为200万元/套以下,外环以外从98万元/套以下调 整为160万元/套以下。调整之后,将有更多购房者能享受到契税优惠。据上海房 管部门介绍,新的标准最快将于2月底实施。

  “现在很多看房者都在等待,看银行对首付、利率等要求会不会下降,新的普通 住房标准什么时候实施等。只要政策能真正‘落地’,不少人就可能会出手买房。” 上海二手房中介“合富辉煌”业务员万正伟1月31日告诉记者。

  保障房:能否同时打好“民生牌”和“经济牌”

  记者日前从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了解到,受楼市调控影响,2011年冰 箱、洗衣机、空调、彩电等销售增速均有所放缓,尤其是在部分大中城市的门店,一 些家电类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调控深入、楼市步入下行通道,其关联影响也逐渐显现。在 投资层面,拉动力有所减弱;在消费层面,对家电、装饰建材等多个行业的影响也趋 于明显。在金融层面,房价下跌对银行贷款风险也需审慎衡量。

  外部经济形势存在诸多风险,国内经济走势不明。在此情形下,保障性住房在民 生及经济方面的“双重效应”备受期待。

  中央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保障房建设是宏观调 控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扩大内需,支撑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 水平基本稳定”,“必须按照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住房保 障工作,发挥好其对投资和消费的较强拉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70.31亿元, 增幅为9.6%。其中,保障房投资完成479亿元,比上年增长达42.9%,占 全市住宅开发投资的比重达到34.3%。在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6个百分点的 增长中,保障房拉动了7.3个百分点。此外,去年上海新增供应共有产权房、动迁 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房1240万平方米,一些家电企业不失时机为保障房家庭推出优 惠促销措施。

  “要使居住性需求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力量,保障性住房就需要加快建设和供 应。”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