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梁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以经济学理性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将不可避免,人民币币值重估可能会“随时发生”。她认 为,中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包括平抑通货膨胀、投资过热以及由于货币低估和热钱流入导致的金融环境过于宽松,“也在呼唤汇率制度的改变”。 2005年12月,梁红说:“人民币汇率至少被低估20%。”2008年2月,梁红接着说:“人民币升值12%,可以解决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另一位主张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就是高盛亚洲副董事长肯尼思·柯蒂斯。 2005年5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美元贬值对全球的冲击”分论坛上,高盛亚洲副董事长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就这两个问题作了 一番热烈讨论。肯尼思·柯蒂斯在论坛上声称,人民币升值5%~10%“应当是合适的”。柯蒂斯说,现在的政治情况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情况已经“很不一 样”,人民币升值后不会出现类似日本当年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美国带头逼迫日本ZF同意日元升值。1985年9月22日,美国联合英国、西德、法国,强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 1985年,日元对美元平均汇率为239∶1,到1988年,上升到128∶1。日元的升值导致按美元计算的日本GDP凭空增加一倍,上升到美国GDP的 50%——这是迄今为止美国GDP最有可能被其他国家超越的机会。1987年被美国确定为“美国历史性地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在 1989~1991年间被日本三菱集团以亿美元收购了80%的股权。日元的升值导致大量美元进入日本,日本股市、楼市暴涨。1989年12月29日,日本 股市指数日经225指数上涨到38950点,然而,1990年经济泡沫破裂,日元汇率下跌,日本GDP再次跌回美国的25%。洛克菲勒中心又回到了美国人 手中——1996年三菱集团以大约11亿美元将它卖给了高盛等组成的集团。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广场协议》所造成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经济在整个90年 代长期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所有鼓噪人民币升值的高盛人物中,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高盛出身、2006年7月~2009年1月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保尔森。2006年 12月,在北京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保尔森对中国领导人说,“人民币更加快速地升值是中国最佳利益所在”,有利于中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2008年 12月初,人民币汇率连续数天走低,引发人们对中国ZF是否有意让人民币稍微贬值的讨论。当月5日,保尔森在北京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警告中国,不 要试图扭转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希望人民币以更快的速度升值。2008年以来中国出口减少,导致依靠出口的中国企业大量裁员。保尔森称,中 国出口减少、企业因此裁员并非是人民币升值的结果,而是全球性需求减少的结果。回顾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数据,保尔森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期间,每次访华或者中美 商务谈判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增大,似乎已成为一种“惯例”。例如,2008年3月保尔森访问中国前夕,人民币汇率于3月5日创出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 的新高。 第六章 布局中国 第二节 席卷中国金融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