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报告》简介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锤炼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取得显著进步,实力普遍增强,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深入观察和仔细审视中国企业,可见差距犹在—— 表现在缺乏品牌影响力,创新不足,全球运营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低下等方面。
值此有所成,亦有所不足的转折之际,中国企业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通往国际竞争力的道路上,接近目标还不足喜,到达目的地才算真强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价值创造上应持续优于国际同行。同时,要为平衡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包容和谐、可持续发展履行责任和做出贡献。
国际竞争力来源于不断发现和开拓新市场的战略眼光,独特的运营能力和强大的绩效底蕴。中国企业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增加体量的同时,应提高和建立在战略、领导力、品牌、创新、人才、文化、风险管理等方面能力,不断缩小与世界优秀企业的差距。
《2011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报告》目录
|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再定位 | 6 |
| 1.1 金融危机后看中国企业 | 7 |
| 1.2 “大”固可喜,“强”才是目标 | 8 |
| 1.3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 13 |
| |
|
二、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特征
| 15 |
| 2.1 何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 16 |
| 2.2 不断发现新的增长机会,跨越S曲线 | 20 |
| 2.3 建立和保持卓越绩效的独特能力 | 21 |
| 2.4 社会责任 | 36 |
| 2.5 可持续发展 | 37 |
| |
|
三、中国企业通向国际竞争力之路的障碍
| 38 |
| 3.1 增长率高而盈利率偏低 | 39 |
| 3.2 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 | 41 |
| 3.3 高管团队领导能力不足 | 42 |
| 3.4 尚未形成培养创新精神的土壤 | 44 |
| 3.5 品牌价值理念的缺失 | 46 |
| 3.6 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环境有待改善 | 48 |
| 3.7 缺乏具有明确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 50 |
| |
|
四、开拓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
| 52 |
| 4.1 建立高效灵活的战略决策和管理机制 | 53 |
| 4.2 提高企业高管团队的领导力 | 60 |
| 4.3 培育创新能力 | 66 |
| 4.4 创造品牌价值 | 67 |
| 4.5 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 72 |
| 4.6 培育有明晰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 75 |
| 4.7 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 75 |
| 4.8 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 76 |
| |
|
五、结束语
|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