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39 1
2008-10-28

黄砖小路

高玉伟

今天学习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模型,看到上学期宏观经济学课上见过的一幅图,感觉很有意思,放在下面。图的横轴表示人均资本,纵轴表示人均消费,在两条粗黑线的交点E处,经济增长达到稳定状态或者均衡,从西南和东北指向E点的两条线即“稳定分支”是经济可以移向稳定状态的唯一途径,又称作“黄砖小路”。

整个第一象限被两条粗黑线分成四个区域,“黄砖小路”之外的点都不能达到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比如,在西北区域,最终递增的人均消费报随者最终递减的人均资本;在东南区域,最终递增的人均资本伴随最终递减的人均消费;东北区域和西南区域,情况更复杂一些,均经历两个阶段,但最终都归结为(递增的人均消费,递减的人均资本)(“黄砖小路”的左侧)和(递增的人均资本,递减的人均消费)(“黄砖小路”的右侧)。

位于西北区域或者“黄砖小路”左侧的情形,表明该经济经历着递增的过度放纵,最终导致资本枯竭;位于东南区域或者“黄砖小路”右侧的情形,表明该经济累进的勒紧腰带,最终达到极度饥饿;而位于“黄砖小路”西南段的情形,表明该经济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人均消费和人均资本都在增加,与之相反,位于“黄砖小路”东北段的情形,表明该经济正经历着人均消费和人均资本的同时减少,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显然,“黄砖小路”之外情形都不是可行的长期选择,这种经济也是不可持续的。

下面提出几个有意思的判断: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出现长期停滞、人们难以温饱的中国可能处在东南区域或者“黄砖小路”右侧;最近十多年经历消费狂潮、现在正发生危机的美国处在西北区域或者“黄砖小路”左侧;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中国可能处在“黄砖小路”的西南段上。

结论:30年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下难以为继的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地情况下,美国也必须改变高消费低积累这一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消费狂潮面临终结,而现在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中国在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外需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的情况下,也必须谨慎采取形应对策,尽量保持继续在“黄砖小路”上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经济增长之相图分析 (点击放大)

分享 分享 |  评论 (0) |  阅读 (14)  |  固定链接 |  发表于 00: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0 6:57: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8 07:48:00
不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