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2月7日电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月3日发表题为《中国消费者的崛起》的文章,摘编如下:
不太久以前,当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时,它们一般把钱投入工厂,毕竟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然而,时间快速推进到2010年,在中国,只有47%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投入了制造业,而不是10年前的66%。中国的国内经济将快速扩张并使中国向内转的投资论点被证明是正确的。这种转变正在发生,而且从最新一轮外国对华投资中可以看得出来。
如今跨国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服务业,而在2008年它们主要还是投资于制造业,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不断上涨的工资,外加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冷却了对制造业的投资,尤其是在沿海城市上海和北京。过去5年,中国的月薪实际上一年平均增长近12%,迫使投资人进入要求更多资本、更少劳动力的高端行业。其他因素促使他们的投资进入二三线城市,以便从中国消费者的崛起中获利。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2月份发表的一篇报告,中国二三线城市将继续提高其在外国投资中所占的份额。《经济学家》信息部进入中国栏目编辑维多利亚·拉伊说,5年内,会有近一半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东部沿海以外的地区,而在2000年只有不到20%的资金进入这些地区。
拉伊说:“现在大部分FDI进入了服务业。过去5年,你们看到零售业的投资增长了40%,这并不是为了让零售业出口,而是为了中国消费者。”
联合利华公司2002年在安徽一座小城市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建造了一座工厂,主要用来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生产和分销产品。他们只有15%的产品出口到东南亚。
中国曾是世界制造业中心,这种情况正在改变。结构调整现在正全力进行。低技术劳动力已转向越南和马来西亚。中国则生产更多具有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消费者日益壮大的故事还从其贸易顺差中反映了出来。现在,贸易顺差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仅占4%,而在2007年占10%。《经济学家》信息部估计,到2016年这个数字将变为1%。中国不只为玩具反斗城和梅西百货的美国消费者生产东西,他们也在为自己生产东西。有10多亿人需要服务,再加上今后5年有1.2亿人迁往城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说,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在那里未必是为了将东西廉价卖给美国人。与以前相比,他们现在在那里是为了把产品和服务卖给中国人。
有一点很明确:投资人相信中国消费者的力量是对的。即便经济减速了,中国消费者的状况依然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