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对外政策包含方方面面,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是属于其中一部分,对这些方面的每一条政策都进行细微入至地分析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综合看这些政策,总是少不了美国人为之插上的自由民主旗帜,这一旗帜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方向标,美国不仅希望自己能够跟着这面旗帜向前发展,也希望其他所有国家接受这面旗帜,和它走在一起,向同一个方向前进。
美国这种以自我价值观为中心的对外政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生俱来的是他们自诩与众不同的民主国家优越感,此种优越感造成了美国人两种矛盾的思想: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为其他人民做榜样,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1]。
认为只需做楷模的思想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就是孤立主义,认为需要主动出击的思想则是干预主义。孤立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美国人的主流思想,而干预主义则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方逐渐占据美国主流的。下面先简要叙述下两种思想的起源与交替。
一、孤立主义与干预主义
“美洲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之一。”亚当斯密对哥伦布的丰功伟绩如是评价道[2],由意大利诸城邦主导的文艺复兴带来的航海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欧洲国家施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是发现美洲的历史动力因素。
美洲大陆直到被发现时尚处于原始的部落社会,与早已进入封建文明并已蕴含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西欧国家相比,无异于猎物与猎人,两种文明的碰撞必然不会相安无事,印第安人的悲剧下场在被发现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美国历史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她直接在一片空旷的大陆上复制了欧洲文明,她吸取了欧洲的精髓但也剔除了其中的糟粕:美国开国元勋们在建立联邦ZF时一方面借鉴英国的议会制,另一方面一直痛恨英国的君主制,避免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央ZF,这就是美国独创的联邦共和制。在美洲大陆出现的这个新的民主共和国家不久,就激发了欧洲大陆的法国大革命。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具有美国这样独特的优势和经历,这是美国人自我优越感的起源,这从约翰奥沙利文于1845年在向西部扩张中提出的“上帝所命”说可以看出端倪。
“是根据上帝所命的权利扩张和合并整个大陆,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土地,他委托我们进行伟大的自由实践、建立自治的联邦ZF。这是一种天然的权力,如同大树充分延伸、必然生长的法则注定它需要空气和土壤。”[3]
在国家主义政治家积极鼓吹下,“上帝所命”思想已传播到全国各地,有些人扩张领土的目标有限,有些人则幻想着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海及大西洋群岛的自由帝国,还有些人甚至梦想兼并全世界。
但是直到19世纪,美国人采取的都是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其中有宗教的原因,也有美国人自身的情感因素。他们是欧洲的移民,厌恶欧洲常年的战争和不平等的君主体制,他们不愿牵涉到欧洲的事务中,由此美国人发表了代表孤立主义的《门罗宣言》。
美国人的心态改变开始于1898年的美西战争、老罗斯福的调停日俄战争,以及1917年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他们觉得有必要普及他们的民主制度,当民主制度在北美大陆已经建设完成时,美国开始打破《门罗宣言》的孤立主义,走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干预主义开始占据了上风。
美国的孤立主义主要指的是不许其他国家干预美洲国家的政务,自己也不干预美洲以外国家的政务,但她也会为了经济贸易上的争端而诉诸于武力,这是少数情况,可以看成是干预主义的几次成功表现。
自从干预主义打败孤立主义占据主流后,美国至今也是本着干预主义的对外政策方针。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她的任何对外政策都会引起相应国家剧烈的反应,
于是,作为目标国家,仔细分析她制定对外政策的动机和这些政策对目标国家的利弊就很有必要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