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698 15
2012-02-11
道德的历史变迁与消失

某网民说:“道德”这种东西最不靠谱了,是以时间、地点、意识形态和阶级立场为转移,就像今天的道德标准和30年前的标准的差别完全是天翻地覆。同样,我们今天的道德标准在30年后也可能是++一堆!

封建社会,“以德治国”神马的最无聊,还不如本山大叔的忽悠小品;而打着“道德”幌子教化世人的“圣贤”则是伪君子中的极品!(jamiec)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统治社会,总是要表现他们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被他们认为可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道德”,是可以任他们解释的“道德”,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装饰品。

于是,他们经常地以“道德”的评判者、倡议者自居,表扬嘉奖被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典型事例和人员。当未来社会普遍民主平等了,大家都遵循共同的规则谋生存,求发展,关于“道德”的是非观就会有根本的变化。

社会管理的共同规则在政治方面,有各地方各单位民主选举产生公仆的制度。由于人们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程度,干部与群众都能亦官亦民。这样,由一部分人对另一部人进行的“道德”教育就成了多余。这里,如有讲不对欢迎纠正。 2012-2-10

=============================================

德是一个无限荒谬和无限悖论的治啥啥缺德的找骂概念
  
作者: 刘项从来不读书  关注  于 2012-02-08 14:52 发表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德代表人物就是孔子。孔子有德吗?据《论语》记载,孔子当然有德。子曰:“我的德是上天赋予的,谁能与我的德比高呢?!”孔子之德是啥样的德呢?据《论语》记载:孔子偷偷地溜去见南子,又偷偷地回到了驻地。蓦然发现子路一脸的不高兴,孔子连子路为什么不高兴都来不及问一声,就急急忙忙地指天发誓:“如果我否决南子提出的要求,老天爷就不会再把德赋予我了。”并补充解释说:“哎呀呀,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像好色一样的好德之人!”这言下之意是“我孔子能例外吗?”
德能用来治啥呢?
孔子跑到陈国三年,陈国就被楚国和晋国给打得无可奈何还不算,还被孙子的学生夫差割走了大量的国土。对此,据《论语》记载,子在陈曰:“逃命吧,逃命吧,我孔门党徒是一帮举止轻狂、头脑简单的**小人。只会把扯皮吹得是天花乱坠,从来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据《论语》记载,当孔子逃回鲁国后,还要对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康子大骂卫国的邦君卫灵公无道。季康子不禁问了孔子一句:“卫灵公如果像你说的这样无道,他咋没死?卫国咋不亡国?”孔子对此立即当场反驳说:“有南子这个人尽可夫进辅国,不然,我咋能得出‘吾不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千古立论?有仲叔圉治宾客,不然,我孔子如何能见到人尽可夫的南子?祝砣治宗庙,不然,我孔子也就可以在卫国这个砧板上玩豆子了,也没会遭受陈国被打得我孔子直骂‘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了。有王孙贾治军旅,不然,要我孔子来管军旅,还不是像我孔子在卫国一样,被打得我孔子直骂:‘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夫如是,奚其丧?!”孔子的这一番德治,直把鲁国执政大夫给教训得一楞一楞地无言以对。
孔子之后的德治又是什么呢?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德治,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在此,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加封孔子的事件。鲁哀公不久就被打得“累累若丧家之狗”一样,逃出了鲁国流亡他乡了。这是史无前例的第一加封孔子。史无前例地把孔子加封为“父”级。这就是德治。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加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此次孔子被加封的谥号高于上一次,达到了公爵级。但一年后,西汉灭亡,汉平帝被毒死。这是史无前例地把孔子加封为“公”级的德治。
值得一提的是王莽新朝,这是个以尊孔子为“褒成宣尼公”为名而篡大汉政权的新朝,王莽在篡权后15年,被市民剁成孔子最爱吃的肉酱于新朝皇位之上。这是汉平帝德治的后续——王莽新朝的德治。
之后,还有几个朝代都对孔子有册封,但这几个朝代都以史为镜,不敢对孔子的谥号册封高于前朝。但也同样命运不佳。就算是女强人武则天,也不敢违背这个历史记载的逻辑规律,只是于(公元690年)册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与汉平帝册封给孔子等级持平。 15 年后,即705年周武帝位被推翻。这就是周武朝代的德治。嘿嘿。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加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唐开元二十九年,开元盛世终结。唐天宝年间,既15年后,唐朝发生了震惊中外垂泪千古的“安史之乱”,从此,盛唐不再,一衰百年,直至唐亡。这就是是盛唐时的德治。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当然了,知道历史的人都明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首创打了胜仗却要向战败国赔款的先河。这就是号称中国史上最富朝代的德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中国历史上,古代的德治如此,现代的德治会如何呢?
现代中国,出现了“以德为先,选拔官员”之风气。效果如何呢?
在实践中,我们能观察到,不论我们在“德”概念中加入什么元素,在选拔官员的德考实践中都能发现一个规律:不论是否能通过德考,也不论在德考中如何“折桂进蟾宫”,也不论是第一名还是“名落孙山”者,都无一例外地是缺德者。
综上所述,通过中国2500多年的德概念可以证明:德是一个无限荒谬、无限悖论的治啥啥缺德的找骂概念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12 16:36:54
道德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可能成为古董的。同意变迁,消失不敢苟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3 00:01:28
flyingcatorg 发表于 2012-2-12 16:36
道德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可能成为古董的。同意变迁,消失不敢苟同。
我是从古代思想家提示“最好的统治是老百姓感觉不到被统治”的得知的,你为什么就不被古代思想家的提示
得到启发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3 00:33:30
补充:

当人人都讲道德,言谈举止温文儒雅,助人为乐是自然而然的习惯。那么,也就没有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也就不存在对道德或不道德的评说。

当人们对道德或不道德的评说消失了,有关什么是道德或不道德的话题也就没有了,这样,有关道德的观念也就随之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当人们都讲道德,言谈举止温文儒雅,助人为乐是自然而然的习惯,这种情况下仍然讲道德,讲有关道德的观念,讲什么是道德或不道德,是不是多此一举,没事找事,浪费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3 02:05:11
“讲道德不道德,不讲道德是道德”解释
.
针对《道德的历史变迁与消失》的短文,有网民说“道德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可能成为古董的。同意变迁,消失不敢苟同(flyingcatorg )。
.
这里, 我认为,当人人都讲道德,言谈举止温文儒雅,助人为乐是自然而然的习惯时,也就没有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也就不存在对道德或不道德的评说。
.
这是从古代思想家讲“最好的统治是老百姓感觉不到被统治”的提示得知的。没有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是社会普遍讲道德的最佳状态。
.
当人们对道德或不道德的评说消失了,有关什么是道德或不道德的话题也就没有了,有关道德的观念也就随之自然而然地消失。
.
当人们都讲道德,言谈举止温文儒雅,助人为乐是自然而然的习惯,这种情况下仍然讲什么是道德或不道德,是不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
.
当人们都讲道德的情况下仍然在发行有关宣扬道德的报纸和期刊,规定人们订阅和学习,并且,对于听从的人给以利益回报,对于不听从的人给以“穿小鞋”处处刁难。
.
这种情况,其宣扬的道德是虚假的,宣扬道德的方式是不道德的,由此产生了新的不道德不公平问题。这里,讲道德成了不道德,不讲道德才是道德。
.
不讲道德讲什么?应该讲人人平等和民主政治,讲制度建立健全,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讲这样那样的道德要求和想定什么道德标准就定什么道德标准。2012-2-1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3 19:43:34
“讲道德不道德,不讲道德是道德”解释
.
------这种情况,其宣扬的道德是虚假的,宣扬道德的方式是不道德的,由此产生了新的不道德问题。这里,讲道德成了不道德,不讲道德才是道德。
===========================
不讲道德讲什么?应该讲人人平等和民主政治建设,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讲这样那样的道德要求和想怎么定道德标准就定什么道德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