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2-3-28 16:33:26
谢谢你的发帖。我将逐渐用本文要义解释几种常见理论的成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16:50:46
貌似有道理,但是有点片面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8 17:19:58
zgkd2006b 发表于 2012-3-28 16:50
貌似有道理,但是有点片面了吧
谢谢发帖。您是数学专长,而我则是从数学推理入手,对与错应该界限分明。所以请从数学方面提出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18:02:05
如果推理能得出一切结论,科学家们还要做实验干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22:58:57
包不同 发表于 2012-3-29 18:02
如果推理能得出一切结论,科学家们还要做实验干什么.
为什么不按照这个推理来自己验证一下呢?如果有错误,则推理本身一定站不住脚。为什么不试一试?要不了一个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23:21:37
建议参阅《新宏观主义之基本概念》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7342-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9 23:25:11
市场经济宏观上的不平衡数学上的推理见《宏观经济物理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05:35:39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29 23:25
市场经济宏观上的不平衡数学上的推理见《宏观经济物理学》。
看了你的《宏观经济物理学》,方法叙说繁琐,难懂。只好从你的解决危机给你指出错误。你说要消除过剩,列了4个方法
1.购买先进技术,由国家开发银行花1万亿来购买。……。请问,国家开发银行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你让他买1万亿商品,那么市场上会减少1万亿商品,但银行会迅速向市场再放入超过1万亿的商品,待卖出后,银行才能赚钱。那么,银行购买前后市场不还是原样吗?你可能认为,银行购买后,就会带动其他单位参与购买,结果自动使市场多出1万亿的购买力。其实错误恰好发生在这里。因为买卖差没有消除,剩余永远也卖不完。
2.资本市场买进债券、价值低估的龙头股股票……。我想你是为了提振股市,让大家赚钱去花。注意,股市就是涨到一万点,大家还是赚不到钱。因为大家都卖出股票兑现现金时,股市就会狂泻。结果平均下来,除了交印花税,大多数还是赔钱。
3.大幅减税、提高公务员工资、发行货币……。请问,大幅减税,ZF一定减少收入,减少了收入,可支配货币就少,那么,从哪拿钱提高公务员工资?当然,可以通过发行货币,ZF透支或是发行国债,以增加支出。不过后面结论里你又说能够此举能避免国债增大和滞涨。这前后不合逻辑。
4.扩大就业,改善预期。这一点是各国都希望的。请问,在此经济困难之时,企业商品卖不出去,没有利润,哪来的钱去扩充新员工。扩充新员工就要提高成本,哪个企业愿意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主动提高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09:53:29
方法并非如你所说繁琐难懂,事实上它的论证非常简洁。提的方案是12年前的,有待更新,现在为储备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09:58:48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09:53
方法并非如你所说繁琐难懂,事实上它的论证非常简洁。提的方案是12年前的,有待更新,现在为储备需求。
本不该在我这楼里批评你的帖子。致歉。但我说的却是提醒你重新思考的。
希望你就着本文逻辑,也提出尖锐批评,我来解答。这样方不失为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0:14:29
你的论证很繁琐,本来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0:38:59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0:14
你的论证很繁琐,本来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
请说明用那一句话?我在摘要里最后确实是一句话,但不易理解,因为有新名词概念,范畴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0:49:54
消费需求来源于销售收入,是最终需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也是唯一的最终需求,是全部的销售收入;部分不能大于整体,也就是宏观货币利润不能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1:32:0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0:49
消费需求来源于销售收入,是最终需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也是唯一的最终需求,是全部的销售收入;部分不 ...
不可。容易产生歧义,后半句意思不正确。首先,消费需求概念模糊,比如:投资也是消费,是对生产资料等的消费。你说的消费是否也包含投资?而这里,应该用“买”和“卖”来表示,概念就统一了。其次,销售收入不会全部用于消费,宏观利润(最好用“币利”。因为如果有产品和固定资产,在计算时,利润就存在,只是没有货币化)的实现,必须有币损匹配。债务是币损的形式,所以通常是债务来匹配。(这样理解:债权拥有者为币损,债务持有者为币利。借来的钱花出去,则变成币损,不过这笔货币买了谁的货,谁就会有币利。币利币损会匹配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1:59:38
阿梁 发表于 2012-3-30 11:32
不可。容易产生歧义,后半句意思不正确。首先,消费需求概念模糊,比如:投资也是消费,是对生产资料等的 ...
投资当然不是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2:21:43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1:59
投资当然不是消费。
投资如果不算做消费,那你所指的消费就是居民或非企业行为对最后产品的消费了。这个消费额是有限的。比如居民购买了一辆汽车,ZF买了一部电梯等。但是汽车、电梯生产者购买钢材、塑料、轮胎的钱就不能计算在内。上游生产商购买铁矿石、化工原料、橡胶以及再上级购买水、电灯的投资就都不能计算。这样肯定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3:03:19
阿梁 发表于 2012-3-30 12:21
投资如果不算做消费,那你所指的消费就是居民或非企业行为对最后产品的消费了。这个消费额是有限的。比如 ...
你没有完全理解《宏观经济物理学》中的数学推理,它通过产业分层,已经将你的疑问完全考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3:07:40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3:03
你没有完全理解《宏观经济物理学》中的数学推理,它通过产业分层,已经将你的疑问完全考虑了。
好!请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你让银行购买先进技术,约花1万亿,你是如何安排进行的?购买后是否还产生基于先进技术的新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3:18:29
顶级企业贷款1万亿,雇佣工人、向次级企业发出设备订单,再次级。。。。。。,直到最低级,货币随之被分配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3:43:07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3:18
顶级企业贷款1万亿,雇佣工人、向次级企业发出设备订单,再次级。。。。。。,直到最低级,货币随之被分配完 ...
贷款1万亿,这是货币政策的放松。注意,假设社会现在剩余1万亿,为避免复杂,就设一个层次。于是,贷款1万亿是可以买完这1万亿商品的。但是,贷款者是要还贷的,它借了钱,买了商品就必须产出更多商品(考虑次级供应商也一样,它们卖出货物得到货币,也需要再购买次次级货物,且产生更多少品)。这样,最后,社会在消费了1万亿后商品后,市场又补充进来1.1万亿(假定)的商品。且这时,消费完1万亿时,货币流到了最低级企业手中,这1万亿是不能购买1.1万亿商品的,如果计算还有部分货币被储蓄,比如1千万。那么,这时将只有9千万对1.1万亿,那么市场购买力就在已有1万亿债务的基础上,仍缺乏2千亿。结果,社会还需要再借贷2千亿。如此,债务不断累积。这个逻辑你考虑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3:45:30
显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4:08:0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3:45
显然。
这种债务积累是买卖差所造成,不纠正买卖差,则经济衰退迟早要来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所以暂时有效而不能彻底消除经济周期,原因也在此。你的办法里没有提到纠正买卖差,也没有在实际运行手段中消除买卖差,贷款不还是与过去的各种方法异曲同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4:41:08
你理解储备需求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5:25:4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4:41
你理解储备需求吗?
请说出你的解决办法,用储备或需求,我再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5:36:5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6:08:2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5:36
储备需求宣言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97422-1-1.html
看过了。央行将货币来购买居民的劳动成果,这样,货币转给居民,且央行不产生新的商品售卖;以及央行补贴一部分货币给老人、残疾人等,也不产生商品售卖,即使产生商品售卖所得不归央行而归别人也不行。这样就是央行在进行币损行为。这样是可以拯救经济衰退的。
但是你的宣言里面,没有强调不得有新商品产生,也没有说明央行是用增发货币还是其他方法来投放这笔货币。所以,“宣言”一部分是正确的,但原理没讲清。其中,用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是不妥的,因为商业银行不能做亏本生意,它放出去的款一定必须连本带利讨回来,否则就不是商业银行。你可能认为,不是可以用保险形式来获得这笔资金吗?注意,保险就是商业银行产出的商品,只不过不在支付货币时产生,而是时间上先于支付就产生并售卖了。这种时间的先后顺序在数学原理上根本就是一回事,没有解决买卖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6:31:53
央行购买当然为货币增发,当然有新的财富产生,比如生态林,但这些不是用来卖的,而是整个社会免费使用;商业储备是盈利的,但它有别于一般性的投机资本,它高抛低吸,吸收过剩资本,慰平物价波动,防止经济衰退。也就是说央行储备实施的时间是均匀的,商业储备的实施是反周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6:52:3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6:31
央行购买当然为货币增发,当然有新的财富产生,比如生态林,但这些不是用来卖的,而是整个社会免费使用;商 ...
增发货币有通货膨胀的风险,新财富生态林既然不卖,则是完成一次币损,这是关键。就是新投。不过,这个生态林应由待业者来造而不要是企业来造。
商业储备有盈利,吸收过剩资本,注意,你指的是银行吸附过剩资本,也就是吸储,等物价下降时再来购买。请注意,吸储是在币存,它加剧了消费不足,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物价下跌。你会认为,不吸储,社会本就找不到投资方向,当然应该把剩余的资金储备起来啦。注意,如果找不到投资方向,说明社会上商品饱和(卖不出去),这是购买力不足的现象,是前期买卖差累积导致。这时候吸储,我认为只能雪上加霜,使商品更难销售。因为币存可使购买力下降。
至于后来物价下跌了,再来购买,何必呢?吸储先引导物价下跌,然后再购买力图保证物价平稳。
正确的做法是每年或每几年利用币损行为,保证买卖比的稳定,这样,商品就不会饱和。比如,经济危机时,牛奶被倒掉,因为“饱和”。其实,居民在忍饥挨饿。这是数学逻辑错误多年累积所致,不是没有需要或商品太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7:10:17
”商业储备有盈利,吸收过剩资本,注意,你指的是银行吸附过剩资本,也就是吸储,等物价下降时再来购买。请注意,吸储是在币存,它加剧了消费不足,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物价下跌。你会认为,不吸储,社会本就找不到投资方向,当然应该把剩余的资金储备起来啦。注意,如果找不到投资方向,说明社会上商品饱和(卖不出去),这是购买力不足的现象,是前期买卖差累积导致。这时候吸储,我认为只能雪上加霜,使商品更难销售。因为币存可使购买力下降。“
你的这个逻辑太想当然了,注意吸储的时机!它是在经济崩溃时买入,拉抬物价,这些资本不买就只有闲置,不会进入消费领域。
至于你讲的每年利用所谓的币损保持买卖比的恒定,只是一厢情愿,资本总有不消费的,比如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30 17:34:3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2-3-30 17:10
”商业储备有盈利,吸收过剩资本,注意,你指的是银行吸附过剩资本,也就是吸储,等物价下降时再来购买。请 ...
目的就是要解决部分资本不消费问题,储蓄后被借出来使用,增加了债务,这是不妥的。应注意到,有部分货币不参与消费,但也有待业者缺货币。新投是让待业者合理合法获得的货币的手段,且保持货币量稳定。这样就是不参与消费的资本转移到新就业者这里来消费,没有债务。这是关键。
关于吸储问题:银行在资金匮乏时会拼命吸储。资金为什么会匮乏呢?因为坏账无人还。为什么坏账多呢?因为买卖比低,商品不容易售出,企业卖不出商品自然不能按期还债。为什么买卖比低呢?因为缺乏币损去匹配币利和币存,所以买卖差不能消除或减小,于是买卖差不断累积,结果买卖比低。因此,有了一定币损,可以提高买卖比,这样企业就容易卖出商品了,然后能按时还账,银行就有充足货币,而不必疯狂吸储。这个道理绝非想当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