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0:45:00的发言:
收入效應。這裡說的實質收入指能得到的物品數量。utility的問題是,價格下跌或上升時有兩個效應,使需求量可能向兩種方向變動。
“實質收入”如果指“能得到的物品數量”,那么,如果“物品”是多种物品(量纲不同的东西),如何比较实际收入的升降呢?
另外,我很想知道“價格下跌或上升時有兩個效應”,指的是“名义价格”,还是“实际价格”。
如果按“实际收入/价格”讨论,就没有所谓“供求曲线”了(它们都是孤立的点)。
某一物品的需求量对该物品名义价格的偏导数大于0,个人以为,不是什么很严重的缺陷。不引入“名义价格”从而“名义收入”(充当“货币”的,可以是某种特定的物品,norm good),供求曲线恐怕就没有什么理论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