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3-9 19:41: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27:00的发言:…我說得出價與量的對應是怎麼回事。這是對需求定律使用時的注意事項,不必在它的意思中說出來。有關其他因素不變我也說了出來…

你确实说得出来。但它是含糊的。这种含糊不是你造成的。而是长期以来,它就是含糊的。

如果你能给出它的数学形式,我相信会更好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42: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40:00的发言:

那是錯?我不是說過如何得出實質收入上升嗎?你再去看。你本來可有n個a,m個b,現在a價跌,你就能有m+x個a,m個b,這就是實質收入上升的意思。

你不告訴我單位,也不告訴我其他條件是什麼,我不可能回答第二個問題。取得一千噸純水之價與取得0.001克拉4c不好的鑽石之價不同,你不拿價來對應量,不可比。第二,你沒指明是誰心中目的水價與鑽石價,不同的人出不同的價。第三,渴求水的人三天沒水喝,願出買一升水的價,可能鑽石多到沒地方放的大富豪對多一小點鐨石願付之價大,這在邊際上要作分析。沒這三方面條件,這個斯密的傻問題無法回答。

既然你如此定义“实际收入”(实际物品的量),你就要比较“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梨一个苹果”,哪种收入更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44:00

如果你的需求定律只解释一种商品(从而实际收入只对应一种商品),那就更不如用需求函数了。

需求定律,似乎不懂什么是消费者(多商品)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46: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27:00的发言:…實質收入不是我發明的詞,任何中學經濟課本在說utility時都這樣用。我已經說過它的意思,也說過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判斷到底是否增加了實質收入…

这种“中学课本”不是很负责任的。里面肯定还有其他混乱之处(请原谅我的自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47: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27:00的发言:…例如,象牙價跌,對象牙的需求量升,使海象牙的需求下跌,結果海象牙價格上升。海象牙價格上升又使象牙需求上升。象牙需求上升,它的需求量也上升。凡是由象牙價格引起的其他因素改變,都是允許的,因為這是由象牙價格引起的海象牙價格改變再影響象牙的需求量。

这种分析连“局部分析”都不算,更不用谈“一般均衡分析”。

经济学里一般所说的“消费者均衡”,是多商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4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37:00的发言:

这句话太匪夷所思了,谁说“基本量”没有量纲?

物理学里时间是基本量,它没有量纲?基本量的量纲就是自身的一次幂。

但是你不認為問基本量的量綱沒有任何用途嗎?我的意思是,既然除了它本身什麼都得不到,你問來有何用?告訴我為何你那麼想知道它?對於基本量,直接說其單位不好嗎?你問到了又對理解這些概念有什麼用?你知道時間的量綱,這會有助於你明白什麼是時間嗎?我一點都不明白你對量綱問題的執著。你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問,這是否基本量?而不是先追求量綱。我第一次見這種一上來先追問量綱,或一開始就打算從量綱入手理解的人。許多概念不是拿來計算用的,供應的量綱是什麼?根本沒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5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47:00的发言:

这种分析连“局部分析”都不算,更不用谈“一般均衡分析”。

经济学里一般所说的“消费者均衡”,是多商品的。

這不是分析,是用例子告訴你什麼量允許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51: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40:00的发言:

那是錯?我不是說過如何得出實質收入上升嗎?你再去看。你本來可有n個a,m個b,現在a價跌,你就能有m+x個a,m個b,這就是實質收入上升的意思。

你不告訴我單位,也不告訴我其他條件是什麼,我不可能回答第二個問題。取得一千噸純水之價與取得0.001克拉4c不好的鑽石之價不同,你不拿價來對應量,不可比。第二,你沒指明是誰心中目的水價與鑽石價,不同的人出不同的價。第三,渴求水的人三天沒水喝,願出買一升水的價,可能鑽石多到沒地方放的大富豪對多一小點鐨石願付之價大,這在邊際上要作分析。沒這三方面條件,這個斯密的傻問題無法回答。

你的例子已经充分暴露你不懂量纲的重要性。(本次主题已关于此讨论无数遍了)

价格单位“元/克钻”与“元/克水”是一样的吗?请注意分母,它们能比较吗?无需“其他条件”,先验地谈,两种价格就是不可比的,因为量纲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5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46:00的发言:

这种“中学课本”不是很负责任的。里面肯定还有其他混乱之处(请原谅我的自信)。

你有更多的說法嗎?你不認為那說法對嗎?你手上的錢可買七本同樣的書,現在這本書減價,你能買八本。你的實質收入沒增加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53: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50:00的发言:這不是分析,是用例子告訴你什麼量允許動。

个人以为,但凡“需求定律”所解释的,都是“例子”式的。因为持需求定律的人,一般不重视数学的重要性。理解了数学语言,也不会去提出什么“需求定律”,因为它太不严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54: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52:00的发言:

你有更多的說法嗎?你不認為那說法對嗎?你手上的錢可買七本同樣的書,現在這本書減價,你能買八本。你的實質收入沒增加嗎?

你又用“实质收入”这个概念,它用什么度量呢?是“货币”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55: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19:52:00的发言:

你有更多的說法嗎?你不認為那說法對嗎?你手上的錢可買七本同樣的書,現在這本書減價,你能買八本。你的實質收入沒增加嗎?

我不需要“实际收入”这种摸不着头脑的概念,我只用名义价格与名义收入,然后利用需求函数表现消费者均衡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19:57:00
一种价格变化,完全有可能导致所有商品的均衡消费量都变化,但我认为,这很正常,而不把什么需求定律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0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51:00的发言:

你的例子已经充分暴露你不懂量纲的重要性。(本次主题已关于此讨论无数遍了)

价格单位“元/克钻”与“元/克水”是一样的吗?请注意分母,它们能比较吗?无需“其他条件”,先验地谈,两种价格就是不可比的,因为量纲不同。

你錯了,你指出是多少克水,多少克拉鑽石,給出各自的價,我就能說是誰貴。比較的不是每單位物品有多少元,兩個價格相比,是比一共花多少元。例如你說得到十克水對你值10元,得到一克拉鑽石對你值100元,我就能說對你而言一克拉鑽石比十克水貴。元/克才不是價格單位,價格的單位就是元,在任何地方任時間你都可以用元,不用元用歐元也一樣。你支付的才不是10元/克或100元/克,你支付的價是10元或100元。你知道要比較的到底是什麼嗎?發神經的人才想著去比較元/克,元/車,元/匹,元/公升,元/次等等這種東西。另外你這樣搞,很容易走入平均價的陷阱,而我們要找的不是平均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0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55:00的发言:

我不需要“实际收入”这种摸不着头脑的概念,我只用名义价格与名义收入,然后利用需求函数表现消费者均衡就可以了。

這不關你要不要的事。這名詞存在,而你不用考慮它的字面意思,你只要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就可以。另外,你可以用名義價格名義收這類東西表演一下,為何我選離我家近的麥當勞而不是同樣大人一樣多卻遠一點那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0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57:00的发言:
一种价格变化,完全有可能导致所有商品的均衡消费量都变化,但我认为,这很正常,而不把什么需求定律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這是很正常,但你這樣說,與將事實重新描述一樣,與事實本身一樣複雜,又有什麼好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1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54:00的发言:

你又用“实质收入”这个概念,它用什么度量呢?是“货币”吗?

在世上只有一種物品的情況下,還用得著拿什麼來量度嗎?你手中的東西多了難道不叫做收入增加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1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42:00的发言:

既然你如此定义“实际收入”(实际物品的量),你就要比较“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梨一个苹果”,哪种收入更高。

想罵你了。我不早就過只有一種物品數量不改,其都增加才能肯定收入增加嗎?你不看一個語句的適用範圍就說它錯,如同說牛頓在愛因坦世界不準確老是錯一樣。聽好了,超過一個判斷的適用範圍去要求,是很令人發笑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1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44:00的发言:

如果你的需求定律只解释一种商品(从而实际收入只对应一种商品),那就更不如用需求函数了。

需求定律,似乎不懂什么是消费者(多商品)均衡。

告訴我,你準備用你的函數解釋什麼行為,示範一下,拉出來看看有多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2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3-9 19:53:00的发言:

个人以为,但凡“需求定律”所解释的,都是“例子”式的。因为持需求定律的人,一般不重视数学的重要性。理解了数学语言,也不会去提出什么“需求定律”,因为它太不严格了。

我不知道有什麼行為不能用例子的形式描述與解釋的。數學本身沒有內容,每個符號的經濟學含意是首先能用文字說清楚的。一個數學形式如何不能用文字說清楚,那它就有問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0:39:00

我知道我們的分歧有兩個。一是我們對價格與收入是什麼定義不同。二是你堅持從數學形式入手,我則反過來,認為數學化是最後一步。數學形式應該從概念出發打造而不是反過來。

說到這裡我們之間的分歧已經太大,我也不準備與你在這些問題上討論下去。道不同。

在其他問題上再見。在這兩個主題裡我不再跟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1:08: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9:41:00的发言:

1.這不是我的定義。我們從經驗中知道,對價值這個詞的使用就是說它是主觀的。同一口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喜歡表現在他們願意喝多少之上。如果喝這湯的價值是客觀的,必定是每個人都喝同樣的份量。

2.世上找不到客觀的,能觀察到的,但又不是價格的價值,所以客觀價值說對解釋行為沒有用。如果價值是客觀的,那麼我們必定可以看到它,比較它的大小,具體量度它。但即使你看到我在這裡留言,你也無法說出我留言的價值是多少。如果這價值是客觀的,那麼不論由你來量度還是由其他任何人來量度,都只會得出一個答案。

1,当我们说,在同样的时间地点的同一栋楼中,这栋楼的整体价值比其中一层楼的价值大,这时候,我们使用的"价值"一词,是完全主观的吗.再以汤为例,不管你多喜好喝汤,你也很少会因为你的喜欢多付一个钢嘣,同样,你再不喜好汤,你少付钱,卖汤的人也不会给你汤喝.

2,当你说价格不是价值时,说明你根本不知道"价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经济学概念,在语言学和语义学上的衍化史.这些思想你没有接触到,你的老师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当你说,"我的工资增加了,由于通货膨胀,我的实际收入降低了"的时候,你已经分清了你的劳动收入的"价值"和"价格".而且这时候,你用的"价值"和"价格",都是客观存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1:11: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1:16: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20:20:00的发言:

我不知道有什麼行為不能用例子的形式描述與解釋的。數學本身沒有內容,每個符號的經濟學含意是首先能用文字說清楚的。一個數學形式如何不能用文字說清楚,那它就有問題。

我同意你的这种观点,数学形式是一种简化的语言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1:24:00

我貨幣工資加了,但同時出現通脹,我的實際收入應該是不肯定的。在這裡我也只看到價格,沒看到價值。我的工資是我的勞動的價格,貨幣工資加了,但單位貨幣購買力下跌,要看我增加了的工資是否比通脹使貨幣貶值的效應大,才能決定我的實物收入是否改變。如果我的工資是實物,不是貨幣,不能當貨幣用,那通脹再怎樣,我的實物收入還是跟著我的實物工資增加而增加。

我看過許多價值的討論,但在解釋行為上,它並不那麼有用。我最後選了主觀價值,並以對收入的預計來定義它。

收入是一波波來的。期期都不一定一樣,說對收入的預計是說將收入折算成現值。對於個人,它與價格的唯一區別是後者看得到,你能看到出價還價但看不到心中的計算。說起來這討價還價也有價。

最主要的是因為世上有市價這回事,而個人的價值與價格只是個人的,市價對行為是一個大的約束,它可見,又同時影響很多人。這時價值與市價的分離就很明顯,因為個人願付的價格與市價不一定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1:33: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21:24:00的发言:

我看過許多價值的討論,但在解釋行為上,它並不那麼有用。我最後選了主觀價值,並以對收入的預計來定義它。

你看过《价值意识》这本关于价值论和行为最新理论吗?我建议你看看,不会让你失望的。

看的出你对行为问题很感兴趣。你学经济学是为了搞懂行为选择还是认识行为规律为了解释经济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9 21:40:00
我从你的讨论中看出你的许多基本概念仍然不很清晰,有些概念不能统一。例如,你讲的收入和价值,付出和成本等等,你对行为问题的大体思路基本是对的,但不能自成系统。在我看来,要认识行为的选择和基本规律,必须首先要建立一个价值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中才能建立行为选择模型,并归纳出行为的基本规律的数学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00:41: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20:15:00的发言:

想罵你了。我不早就過只有一種物品數量不改,其都增加才能肯定收入增加嗎?你不看一個語句的適用範圍就說它錯,如同說牛頓在愛因坦世界不準確老是錯一樣。聽好了,超過一個判斷的適用範圍去要求,是很令人發笑的事。

脾气倒是不小。有骂人的精力与志向,不如好好反思自己的知识缺陷。

既然这样,你就该承认你对“实际收入”的定义是存在缺陷的。

其实,最根本的,以“实际物品”作“实际收入”这种思路本质上就是不自洽的。量纲就是它不自洽的一种表现。Hicks给“实际收入”一种更恰当的理解:效用水平。

“实际物品”中如果包含了“bad”,你又该如何理解“实际收入”谁高谁低呢?难道这又超范围了?

“实际收入”如果只是用于给需求定律贴金(仅仅有如此狭窄的范围),这才是真正可笑的。

听好了,只是在利用所谓“需求定律”时才搬出“实际收入”,这才是很令人发笑的事。这样的概念无非是为了配合所谓“需求定律”,而没有别的用途(想有别的用途,你就要说“超范围了”),这样的概念有什么理论价值呢?不可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00:49: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20:02:00的发言:

你錯了,你指出是多少克水,多少克拉鑽石,給出各自的價,我就能說是誰貴。比較的不是每單位物品有多少元,兩個價格相比,是比一共花多少元。例如你說得到十克水對你值10元,得到一克拉鑽石對你值100元,我就能說對你而言一克拉鑽石比十克水貴。元/克才不是價格單位,價格的單位就是元,在任何地方任時間你都可以用元,不用元用歐元也一樣。你支付的才不是10元/克或100元/克,你支付的價是10元或100元。你知道要比較的到底是什麼嗎?發神經的人才想著去比較元/克,元/車,元/匹,元/公升,元/次等等這種東西。另外你這樣搞,很容易走入平均價的陷阱,而我們要找的不是平均價。

(你要真这么想,就已经说明所谓“钻石与水”之悖论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请不要偷换概念,这里不是问“哪堆东西更‘贵’”,而是关于两种物品的“价格”能否比较的问题。既然你认为有些事情是发神经之事,那么你想把“价格”定义成“pq”之类的东西?

需求曲线或需求定律中的“价格”是“pq”还是“p”呢?

你不谈“平均价”,那么你的“需求定律”想表述q随pq的变化情况,还是q随p的变化情况?

不自相矛盾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00:57: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20:06:00的发言:這不關你要不要的事。這名詞存在,而你不用考慮它的字面意思,你只要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就可以。另外,你可以用名義價格名義收這類東西表演一下,為何我選離我家近的麥當勞而不是同樣大人一樣多卻遠一點那家?

这的这种说法是典型的非理论探讨方式。

一个概念可以任由自己的需要来解释(并不断变化),你可以推出任何你想要的结论。

如果近的地方的汉堡包是15元/个,远的地方的汉堡包10元/个,而你可以坐公交车很快地到较远的地方并且车票仅是0.4元/次,那么你很可能去远的地方去吃汉堡包。

这里价格与成本的量纲并不一致(你可能永远不懂这一点)。

一会用价格代表这个,一会用价格代表那个,又不承认具体的表述需要默许特定的量纲,这无非是思维混乱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10 01:00:00
以下是引用stevenbear在2007-3-9 20:17:00的发言:

告訴我,你準備用你的函數解釋什麼行為,示範一下,拉出來看看有多好。

你的“需求定律”,就不需要“函数”吗?

你用什么函数来表现你的“需求定律”呢?

发问的时候,你想过这些吗?

表述需求函数的函数可以与表述“需求定律”的函数一样抽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