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劳动力之所以廉价是因为他们是仅仅靠出卖自身苦力维持生存的劳动者,几乎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在中国这样的劳动力资源太丰富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本没有任何的竞争力,根本无法获得与雇佣方平等的谈判权。即使有政府最低工资的制度保障也必然会因为劳动者自身求生的欲望而得不落实(中国有大量的劳动者心甘情愿的在最低工资水平以下工作,因为这样总比失业强)。因此,虽然有政府制度的保驾护航,但中国的劳动力却因为自身素质的太低无法受用本应属于他们的“制度恩惠”。
要真正改善中国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必须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至少有两方面的路径:一方面对于已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特别是从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岗位职业技能的培训。政府应当为这样的职业教育买单。毕竟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其自身收入的提高,而且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中较高素质劳动力的衔接供应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落实和提高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水平,为不同区域提供平等的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竞争力,从源头上改变收入分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