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中国交建包销启示:透视IPO发行中的利益格局。
中国交建A股上市,因其庞大体量以及换股方式,方案甫出便引来目光无数,一路走来更是热点不断,从换股吸收合并路桥建设、缩小发行规模、到成为2005年实施新股发行询价制度以来首次由主承销商包销的发行。其中可为旁观者提供的思考甚多,尤其是其创下2005年来首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包销,凸显发行人、投行、投资者的不同利益考量,与近年来的IPO发行中的利益格局不尽相同,不妨细细看来。
此单以事实昭示,IPO发行中,发行人与投行,并不总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其利益关系,还可能包含对弈的关系。包销既出,发行人与投行便多了一层卖家和买主的关系,投行之短期经济效益,便来自两方面:一是保荐承销收益,与发行价格正相关,与发行人利益一致;二是包销股票收益,与发行价格负相关,与投资者利益一致。
这不失为博弈中促进市场化的事实性推手,与呼吁投行考虑投资者利益相比,更为凌厉。此类推手此前已有,但着力点不同。八菱科技、朗玛信息均曾因为询价机构不足遭遇发行中止,以危及保荐承销收益的方式,令投行切实体会到投资者寥寥则投行收益危矣。而包销一出,则以包销股票收益的考量,令投行与投资者共进退,虽然这只是在部分意义上,但已是一大进步。
有两个数据耐人寻味:中国交建网下配售率100%,网上中签率1.28%.笔者了解到,在100%网下配售率和包销1.02亿股背后,是发行人主动行使权利扞卫自身利益,将发行价格定位在5.4元/股,而三家联席主承销商亦以行动表示了支持。据公告,这一决策是“根据网上网下申购情况,并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所处行业、H股股价、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投资者反馈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而定,对其他发行人颇具参考价值。
投行正好藉此案例推介自身的定价、风险防范的能力。三家联合主承销商包销1.02亿股,涉及资金5.5亿元,资金量不算小,风险不算少,如上市解禁后涨幅可观,收益亦可观。此等情形,无疑给部分善思的投行预了警、出了题,对待此种特殊情形有流程化决策预案吗?资金实力足够吗?风险能够承担吗?包销收益如何分配?内部不同部门的利益划分是最优的吗?对发行人,也该想想选择何等投行作为IPO的旅伴。对投资者,自不待言,没有比看好自己的钱袋更重要的事。
一切正在起变化?让我们热眼旁观。
本文来源:http://www.ipocn.org/info/201202/jiaojian21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