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理论构建和常绿阔叶植物越冬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构建稳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理论,并借助这一理论初步解析了4个一直无法解决的光合作用难题;其次,结合稳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理论与经典叶绿素荧光理论对两种常绿阔叶植物在北京地区越冬进程中PSⅡ-PSⅠ-碳同化动力学转变机制和能量分配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第一部分:当植物处于光稳态时,若用足够强的远红光处理会使整个光合电子链重氧化,这种情况下,再次照射光化光,我们发现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呈现0’-P’-F-C-S多阶段变化,并称之为稳态荧光多阶段变化(Steady-state Multistep offluorescence,简称“SMS”)。
通过测定施加光合电子链抑制剂与调控CO<sub>2</sub>浓度后的SMS变化与稳态P700氧化还原动力学变化,发现0’-P’-F-C-S各阶段波动分别与光稳态情况下光系统Ⅱ(PSⅡ)的关闭、细胞色素Cytb/f复合物运转,光系统Ⅰ(PSⅠ)末端氧化还原酶(FNR)以及碳同化运转速度有关系。SMS揭示了在自然光环境下PSⅡ-PSⅠ-碳同化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利用这套理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