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去年上半年,一路上升的CPI数据一度让人们担心看不到高点。 进入下半年,CPI和PPI的高位回落,充分显示出我国采取的稳物价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市场上的通胀担忧情绪随之缓解。猪肉上涨周期的行将结束,预示着新涨价因素的缓和。因而,今年伊始,即便由于节日因素CPI再次反弹,却并没有引起市场的担忧。一方面由于PPI的大幅回落给市场增添了信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市场对今年物价走势的总体回落预期强烈。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蔬菜造成的1月份CPI意外并不具备持续性。首先,从季节波动来讲,价格春节期间涨、节后落是常态。其次,与粮食肉禽蛋奶等不同,蔬菜属于速生食品,其生产周期很短,而且已经在保温大棚中广泛种植,所以,眼下的高价恰恰能够刺激随后的蔬菜生产,由此将带来未来蔬菜价格的回落。
他预计,今年2月CPI环比回落至0.3%以内的可能性较大,同比可能大幅回落至3.5%附近。对全年CPI走势形态及全年平均水平,仍维持原有预期2.8%不变。
交通银行发给记者的报告也称,1月CPI走高并不会改变年内CPI同比总体下行的趋势。
稳物价挑战机遇并存
目前来看,推动物价上行和回落的因素犹存。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评读2月22日发布的《
2011年统计公报》时表示,粮食生产八连增,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为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继续放缓的态势,经济的适度回落,需求的减少,将有利于我国物价的下降。随着冬季结束我国气候转暖,
农产品上市供应增加,新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有望继续高位回落。前期我国加大对流通环节的治理,也为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周期的结束,将有力推动物价降温。
此外,翘尾因素的弱化,也将推动物价进一步回落。
在看到有利于物价回稳因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
中国银行发给记者的报告称,影响物价的既有中长期的趋势性因素,也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从中长期来看,“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工资增加,土地、能源等要素价格上涨,都将带动我国中长期物价持续上涨。
从外部因素来看,输入性通胀压力不能忽视。近期,由于地缘政治的变化,尤其是叙利亚、伊朗局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产生上涨压力。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如果中东政局继续动荡或者加剧,原油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
综合判断,影响2012年物价的周期性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2012年物价将显著回落,但是长期上涨的因素并未消失。
重在寻找平衡点
1月CPI的反弹,反映出短期因素仍然影响我国物价的走势。市场预期,3%至4%左右的CPI增速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因此,虽然今年市场大多预计物价上涨的压力减缓,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在物价涨幅回落的同时,我国经济回落势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不小。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
在物价回稳和经济回落交织的背景下,今年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把握好稳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平衡点。在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企稳的同时,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与此同时,把握机遇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可或缺。这就需要我们多方用力,打好调控“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