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有一点可能要明确:抑制价格后(假设至少在名义价格上成功了),谁是更大的受益者。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必须澄清一点:本人并非必然赞成“高房价”)
如果房价真地低了(至少是不再涨了),穷人与富人相比,谁还是更有机会买到房呢?
以价格为目标的政策如果直接对价格开刀,可能适得其反。目前政府的措施一般也都没有直接以价格做抑制对象。
而且放假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价格的上涨。如果能够控制占房屋价格大部分的土地价格,房价自然能够下降,但谁是土地价格上涨的最后受益人呢?是政府,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控制房价上涨,另一方面,土地价格又在不但上涨,致使房价居高不下。
这里关键的是:
到底是什么原因在推动住房价格的上涨?
假定有十个人在力主住房价格下降,但是有几百亿的资本在力主住房价格上涨,那么最终的
结果不说也就知道了。
地方政府执行力度太差。
及时能抑制上涨也是短期的,根本问题可能出在土地制度上,由于目前的土地批租制度导致政府可以通过低价获得土地,利用绝对的垄断获取高额收益;而作为土地和房产的最终使用者的消费者却无法直接获得土地,这就产生了开发商利用手中的资源(合法、非法的和灰色的)获取土地、资金,得以有寻租的机会。更是给了政府和开发商合谋的机会。
现在采取的调控措施不过是政府利用行政资源,攫取更大收益。因此房价的下跌并不符合政府的利益,因此我们也不难想象在这种调控下的效果能有多大。
最有力的措施应该是给住房的消费者更多的资源,比如政治上对政府的决策有更大的影响,有更多的机会以个人的名义获得土地,进行合作甚至自己建房。这样一来对住房需求的刚性部分(自住性质的)带来的价格上涨就可以得到缓解。政府只需要通过金融方面的措施调控由于投机冲动带来的市场泡沫就可以了
总觉得现在都是少数地产开发商垄断了房屋市场,
还是觉得房地产这一块还是应该由国家来管.
房价上涨是很多因素引起的,房地产市场固有的特点,人为推动等等。从需求来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房地产本身的稀缺性等等使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从供给来说,建材.人工.拿地成本都在上升,外国资本.民间资本等进入或投资或投机,房地产开发周期长等供给有限......从长期来说,供给是满足不了需求的。
从政府方面来说,土地储备制度实现了“一个水龙头”供给土地,出让土地是政府有关部门财政的重要来源,房地产市场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国家若打压房地产市场太厉害,对宏观经济不利,所以动作可能不会太大。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专家一直在宣传一种买房不如租房的观念,并且通过比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证明我国现在城镇住房的自由率已经很高,不提倡大家通过透支未来的方式购买住房,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好现象,毕竟真正能从本质上影响住房市场的还是来自于需求,但是这种观念能否打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还很难说。
关键在于政府获得政绩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本身的缺陷,要想真正抑制房价,政府必须转变其自身职并制定完善的制度,做好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改变穷人在住房博弈中处于被动无力的地位,防止逆向选择。
房价问题不是单一的几方博弈的问题,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政府其实也是处于鱼与熊掌的矛盾困境中
这么多的热钱往这个行业一摆。房价是不能说停就停的。
就跟现在的股市一样。空方消息越多也抵挡不住源源不断涌入的场外资金啊。
在中国有价值的资产供给相对于需求而言太少,除了金融资产之外,就只有城市的土地和房产。加之现行的汇率、货币体制,经济中又有大量的流动性,城市房地产不涨是很困难的。
体会很深刻,能不能在详细说一下政府都是实施了怎样的措施呢
房子价格下降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下降(经营业绩下降)将导致银行还款率的下降又将导致银行坏帐的增加又会增加金融危机.
我认为我们在思考一个经济学的存在性问题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来考量,诸如体制.运行机制,行为主客体等方面来思考,这样我们才不会有失时偏颇.政府主体,招标机制,投资主体的主观预期以及行为客体非理性的洋群效应都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欲进行探究和解决还需要时间!
1、房子不是普通的消费品,其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资产,资产的定价很大一种程度上是预期实现的过程。
2、目前,购房的资金支持有信贷性质的、投机性质的,参与房地产的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私人基金等。
3、中国目前存在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出路在于消耗过剩的货币,可以选择的方式为CPI价格指数(普通消费品)上涨、资产价格(包括资本市场股价、房地产、黄金等贵金属以及字画等稀缺物品)上涨。
4、政府的基本职责在于维护市场的总体稳定,防止出现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