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98 4
2012-02-28
随着全国住房销售全面下降,随着这种住房销售下降所引发的住房库存的全面上升及地方ZF土地财政所面对的困境,地方ZF以软性政策对抗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动作越来越多,所发生的相关事件越来越频繁。
    地方官员热衷土地交易
    面对地方ZF软性对抗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事件越来越频繁,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地方ZF土地财政的吃紧,从而使得地方ZF重要的收入来源突然中断;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住房销售下降将影响到当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影响到地方ZF官员的业绩;更有人认为住房销售下降可能引发相关产业出现增长之困难而引发中国经济“硬着陆”或经济危机,从而必须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的销售增长等。不过,这些只是整个发生事件的表象,地方ZF以软性方式来对抗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最为重要的根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在中国,任何一个级别的大小地方ZF,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激励来推动住房市场发展?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激励希望当地的住房价格推得越高越好?即使是中央ZF要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地方ZF为何仍然有强烈的激励让炒得过高的房价不下降?其原因并非只在于增加地方的土地财政、增加当地的GDP或ZF业绩,更为重要的是,住房的价格推得越高,不仅能够把土地的价格卖得更高,而且可以使地方ZF所掌握的土地交易标的变得更大,或钱权交易的标的变得更大。由于地方ZF官员任期的短期化,如何让这越来越大的交易标的在短期内最大化地交易,则成了地方ZF推高当地房价最为强烈的行为激励。我们应该看到,最近查出一系列的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哪一个不是与这种土地的钱权交易有关?
    地方ZF官员热衷于土地交易,不仅在于在这种土地交易过程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漏洞,而且在于在土地出让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寻租与设租的空间。我们可以发现,各级ZF不仅特别喜欢“经营城市”,更特别喜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各地宽广的街道与马路、巨大又华丽的城市活动中心或街心公园、河边或湖边延绵数公里巨大的绿地工程等,各个城市许多基础设施无不是当地最巨大的工程。当然,这些对城市发展与繁荣,对民众享用都是有利的。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了近十年地方ZF获得土地出让金13万亿元,对于如此庞大的资金是如何安排的,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哪个地方ZF有一本透明的账。据最近的报道,北京市的一个镇长就是在这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贪污金额达2亿元。足见,在土地出让金使用过程中,地方ZF有多大漏洞,ZF官员的寻租空间有多大。
    未用税收政策打击投机
    其次,地方ZF以软性的方式来对抗房地产宏观调控还在于中央ZF房地产政策执行上的暧昧性、在于房地产业的工具性无法放弃。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以来,无论是中央ZF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文件,还是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央ZF对房地产市场居住功能的界定、对遏制住房投机炒作等方面的态度都是十分坚决的,而且这些核心内容基本上写进这几年中央ZF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各项政策中。但是,中央ZF对房地产投机炒作打击政策落实则往往不到位。
    比如,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问题或实质,就是严厉打击住房投机炒作,就是去除当前国内住房市场的购买住房的赚钱功能。如果中央ZF对打击住房市场的投机炒作不仅态度坚决,而且把这种决心真正落实在政策上,国内房地产市场只要向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回归,那么房地产市场出现根本性的调整就较容易了。不过,中央ZF明白了这个道理,但调控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却有心无力。比如,限制投机炒作的经济工具有住房信贷政策与税收政策,如果通过这些政策可能对住房的投机炒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限制,那么住房投机炒作者自然会退出住房市场。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央ZF仅是在住房信贷政策落实得还好,而在对打击住房投机炒作的税收政策上则显得乏力。到目前为止,中央ZF就是不在住房税收政策上做文章,把住房投机炒作者清除出市场。如果说,中央ZF只是口头上说要坚决打击住房的投机炒作,而不在住房税收政策上做文章(比如出台严厉的住房交易税、住房交易所得税及房地产财产税等),早已经进入房市的投机炒作者、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ZF,一定会以为中央ZF打击投机炒作是玩假的,一定会以为当前的住房政策都是临时性的,只要这个宏观调控的风头一过,住房市场的投机炒作又会死灰复燃,房价快速飙升就会重来。在这种情况下,住房市场的投机炒作者及房地产市场开发岂能愿意轻易地退出市场?地方ZF岂能不千方百计出台政策来救这个市场?可以说,只要中国住房市场赚钱功能不去除,只要住房市场投机炒作仍然盛行,那么住房市场的预期就不容易改变,住房市场要得以调整就不容易。
    无法放弃宏观调控工具性
    中央ZF为何不愿采取国际上通行的税收杠杆来严厉打击住房投机炒作?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央ZF迟迟无法放弃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工具性。即严厉打击住房投机炒作是有共识,但是中央总是在担心,如果让投机炒作者退出市场,会不会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硬着陆”?这种“硬着陆”对经济增长是不是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当中央ZF在严厉地打击住房投机炒作及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时,对打击投机炒作的政策出手自然会走一步看一步了。不过,正如我多次说过的那样,对于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严重的投机炒作,中央ZF打击越是果断,房地产市场调整得越快,就越是容易走出困境。否则,越是优柔寡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风险则越大,所付出的代价就越高。而各地方ZF敢于以不同的软性政策来对抗中央ZF的宏观调控,就是掐住了中央ZF这优柔寡断的软肋。
    总之,中央ZF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及政策,不仅要态度坚决,坚决打击住房投机炒作,而且要通过有效的住房税收政策去除住房地产市场的赚钱功能,让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出现根本性转变。这不仅能够让市场价格理性回归及持续稳定发展,也能够去除各地方ZF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出现逆转的幻想。这样,地方ZF自然就不会不断地出台软性政策来救市了。



作者: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易宪容  来源: 《证券时报》2012年02月28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28 16:31:13
说的对····
地方zf 真的是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8 20:04:39
楼主对房价问题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分析得比较完整。我有几点见解,也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从根源上看这个问题,为什么地方ZF要和中央ZF软性对抗?或者可以说是试探性对抗?
我们知道,地方官员得罪了中央,对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而对抗,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奈之举呢?如楼主所说,某些官员们个人的灰色经济利益可能与房地产经济有较大的相关性,但除了这一点,我觉得主要还有两个原因:第一,地方ZF的政绩考评标准问题,即使从以经济为中心改到现在的注重协调发展,具体的细则是否有具体明确下来呢?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什么才能体现地方ZF政绩卓越呢?第二,脱离了房地产经济,地方ZF靠什么来维持必要的财政收支?靠什么来保证相应的投资需要呢?就我所看到的,那些富有一些的城市,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较小,压房价影响不大;但对于较为贫困的二三线城市,没有了土地收入,地方财政没办法持续,这部分又该如何处理呢?
还有,我认为中央的政策,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要求,就是稳中有降。如果硬着陆,确实整个经济受不了,最直接的,房地产行业的破产,银行必然出现巨额坏账,这该怎么办呢?别说经济,社会更受不了,想想,有些人辛辛苦苦拼搏了一辈子,以高房价买了一套房,房价一降,一夜回到解放前,那巨大的心理差异如何来承受?
所以,房价问题是各方力量的综合博弈,我还是觉得以现在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8 21:14:11
实质还是政TI问题,中央ZF如何控制地方ZF的行为,当中央指令对于地方ZF利益明显不利时,地方ZF会抗旨不准(实质还是封建那一套);
地方ZF是由各级官员组成的,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当指令不利其自身利益时,任何指令都是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执行的,因为其行为受自身利益的支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东西不是一句话一个命令可以改变的。除非不执行会对他有一个很严重的不利后果,这个不利后果说来还是 利益。
说到底就是 人治还是  法治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8 21:20:29
钱权交易的标的变得更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