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20 0
2012-02-28
Lex专栏:汇丰的亚洲成本 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立足亚洲的汇丰银行(HSBC)进军美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努力惨败之后,汇丰的投资者们一想到美国可能就会害怕。然而,汇丰大肆吹嘘的重组计划,却很像美国橄榄球比赛中一种寸土必争的战略,这种战略被形象地叫做“三码之地内尘土飞扬(three-yards-and-a-cloud-of-dust)”。汇丰首席执行官欧智华(Stuart Gulliver)的三年计划如今已过去7个月,尘土滚滚,战斗正酣。

汇丰的重组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已宣布的一些资产处置,将为汇丰减少约500亿美元的风险加权资产,其中包括汇丰在美国的大部分业务,比如300亿美元的信用卡账款,以及纽约州北部近200家支行。汇丰表示,还会出售更多资产。这是好事。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去年各项成本上涨了一成,这给公司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汇丰希望在2012年年底前实现成本/收入比为48%至52%的目标,而已占其营运净收入五分之三的成本进一步上涨,加大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成本中有一大部分是一次性支出,比如重组费用,以及为英国零售客户预留的赔款。但有近三分之一成本来自亚洲更高的人员费用,这部分费用上涨的原因在于只有提高薪酬才能以吸引新员工、留住老员工。这部分成本更令人担忧:即便这些部门的营收增长能够超过成本的增长(情况也确实如此),汇丰也很难有效地控制开支。
削减成本是个笨办法,不过这也是汇丰的一贯风格。加之规模够大,汇丰得以安然度过全球金融危机。汇丰一向刻板,按地区划分业务,这使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构重组变成一件冒险的事。自重组计划宣布以来,汇丰的股价累计下跌14%。这仅为Eurofirst 300银行指数(Eurofirst 300 banks index)跌幅的五分之三,但比彭博亚太银行指数(Bloomberg Asia-Pacific banks index)跌幅高出了一倍。事实上,汇丰的利润如今有四分之三来自亚洲。欧智华必须在尘埃落定之前,加快重组进度,同时说服投资者们相信:亚洲的费用在控制之中。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吴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