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3-30 11:27:00的发言:witswang刚说完别人,自己怎么也犯类似的毛病了?
我还要告诉你:所谓的“信息”、“信息处理能力”、“局限性”,本身也都是人类认识的对象,本身也都是人类认识的内容。或言之,它们本身仍是人类意识的结果。witswang听明白了吗?
究其下去,你喜欢悖论的话,尽可以跑来跑去。
同量子力学主张的“观测观”一样(所谓观测到的“粒子”与“波”,离不开人这一认识主体),所谓“视觉暂留”的时间的测量,同样离不开人这一认识主体。
那么,我还要问你:“时间”的测量难道能离开人类的认识的“局限性”吗?
现在问题来了:
1)关于人类的认识的“局限性”的判断,需要时间的测量;
2)时间的测量,离不开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请你为大家理出个“头绪”出来。
最后再说一下:所谓“局限性”,仍是由人来规定的。不过,如果有人想以此获得语辞上的某种霸权(比如“局限性”只由他来认识、来规定,才算得上“局限性”。别人没有谈到他所谈的局限性,就是没有认识到局限性),就可能打错了算盘。
     你说得确实没有错,你不过是想确定一个公理起点嘛。 
   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我只不过用多媒体技术与货币幻觉进行了类比,而这种类比在科学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我可以保证地说,你是不可能有能力做出这种类比的。你能够认识得到货币幻觉促进经济发展与感觉阈限促进多媒体技术发展之间的内在相似性吗?我教会你这些思维方式,你可以不感谢我,但是也不必在这里瞎扯。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货币非中性,为什么货币幻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货币幻觉的存在是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局限性有关的。因为人们总是只考虑局部信息,进行局部信息基础上的推理,任何一个人都难以认识社会全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新发行的货币注入到某一个经济系统的局部区域时,这一局部区域的人们以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实际上这时社会总的财富并没有增加),实际上只是其相对财富占有量增加了。但是这种幻觉,或者实际上是相对财富增加,导致人们大胆投资,或者大胆消费,并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组织试验(关于专业化分工组织试验见杨小凯的论述,我这里不过是把这些因素融汇贯通了起来),进而真正地增进实际社会财富的生产。因此,货币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货币幻觉,一种虚拟的财富感觉促进投资、消费与试验新分工组织,从而促进实际社会财富增加的过程。假促进了真,虚幻竟然导致了真实,幻觉变成现实,这就是货币促进经济发展的奥秘。那么这之中的原因到底何在呢?原因,纸币是一种信用,当纸币新印刷出来之后,就给人一种信心。但是实际上,纸币的这种信用担保,看起来是什么国家权力,实际上是未来经济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长。因此,纸币信用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发展担保现在,是未来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期望担保货币幻觉成真。这种经济哲学的思考,难道sungmoo想得出来。 
   我关于货币幻觉、货币中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上面关于纸币信用担保本质是未来经济发展担保现在的分析,是本人独自想出来的。sungmoo,如果你看到哪个前人这样分析过了,那么请告诉我,因为本人确实不知道。即使这样,那也说明本人与前人英雄所见略同。 
  
 [em01]真正的创新思维,正在于在对正统经济学理论透彻理解基础之上的大胆突破。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过是信息社会经济学的部分结论之一。由四川大学袁葵荪老师开创的信息社会经济学,在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理解上,比现代主流发展经济学要好得多,sungmoo你不了解别人的思想,就不要随便乱说。四川大学真正的发展经济学思想——信息社会经济学,你了解多少呢?
[em01]真正的创新思维,正在于在对正统经济学理论透彻理解基础之上的大胆突破。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过是信息社会经济学的部分结论之一。由四川大学袁葵荪老师开创的信息社会经济学,在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理解上,比现代主流发展经济学要好得多,sungmoo你不了解别人的思想,就不要随便乱说。四川大学真正的发展经济学思想——信息社会经济学,你了解多少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31 10:47:4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