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3-31 15:29: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8-3-31 13:15:00的发言:我很有趣,但我也很真诚,对真理的真诚。我不会在乎任何讽刺。我也不会象有些学者那样,做政治家比科学家还厉害,做外交家比做学问还厉害,做官员比做学术还厉害。这一点,正是我与众人的区别。
你可以讽刺我,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我动机很纯正,就是希望能够真正与你交流嘛。学术无面子。一个人,只有当他没有创新能力时,他才会顾什么面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要有这一点,这个人就不会顾什么面子。因为他的独到思想见解,足以让他“足乎己无待于外”了。这也是中国学术界为什么许多人都学而优则仕了呢。因为他在学术上搞不出东西,他从学术里面得不到快乐,因此他只有当官去了噻。
你与众人还有一个区别(当然也是有趣之处):你可能不在乎别人的讽刺,但你愿意不断地用自己的臆断来“讽刺”别人。
真理并不是臆断的堆砌。
其实,表面上是臆断,自有其内深之理。
契约经济学里常提到“不可验证性”,但是其中的事情,是众人皆知的。
你说得也很有道理。我确实是从以往经验,因为我与你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记得关于吃饱与边际效用为0的问题吗。我一是认为你总是把基本常识作为考察对方与你讨论资格的基础,你总是用一些基本常识去讽刺对方,而结果每次你所说的那些基础经济学理论知识,实际上别人都懂,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早就考虑过,而你认为别人不知道。其次,你的思维总是习惯于用常规科学解题的思维方式,你可以不服我这一判断,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发现你有过什么超出教材理论的地方,没有看出你有什么超出教材理论的发言。而别人的讨论早就超出教材理论讨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了,你还在那里抠教科书理论,拿教科书理论吓人,好象别人都不懂似的。第三,遇到事实与理论不符时,你总是首先将就理论模型,而没有从事实本身出发思考问题。上次那个边际效用为0的问题也是如此。你非要以什么不存在厌足点作为标准假定,死也不放手,即使这样做难解决问题时仍然如此。第四,不会从更整体更高度的角度看待问题,总是把问题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别人已经指出这一点时,你仍然顽固地坚持局部视角,不愿意以更广泛的视角研究问题。
当然,这也许都是我不了解你的原因。那你要我了解你也可以,那么你把你的专著拿出来,把你独到的研究结果拿出来,让我拜读之后,仔细与你讨论不就行了吗。你又非要把自己的理论成果锁起来,不让别人看,那我如何了解你的理论贡献呢。如果你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贡献,如果你的知识仅限于基础理论知识,那么我们至少也读过几本基础理论方面的书,一般的东西也大致了解了,那你凭什么又总是用基本入门知识来对别人考试呢?如果说你对这些基本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那也请你拿出来给我们讲讲,但是你除了讽刺还是讽刺,我看了这么久,就没有发现你有什么创新理论的思路拿出来过。就没有发现你有什么新的思想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你总是把别人当成本科生与研究生,还要考试别人的高微高宏。但是你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拿出来,让我感到眼睛一亮的。你如果有什么新的想法,为什么不拿出来呢?你为什么除了教科书上的几点之外,还是教科书上的几点,你有自己的思想吗?CCGGQQ先生就有,你就是没有。你总是说CCGGQQ与我文献阅读不够,但是天下哪一个研究者能够把文献读得完。基本文献确实应该读,但是事实上,CCGGQQ与本人基础文献都读过一些啊。当然,何为基础,也说不清楚,因此不敢妄称全读了哈。
你总是习惯于抓住别人说话中的只言片语大加讽刺,而我们呢,却总是从你的整体发言中进行判断。我以前就断定过,认为你的水平到目前为止,不过是一个学生。如果你不相信我的判断,说我是主观臆想,那你可以把你的思想,把你的代表性著作拿出来。本人不才,不喜欢写文章,硕士论文算是初步的代表作。
我还是说,你书读过不少,但是思考得也少,至少目前为止,你离把你读过的书融汇贯通的程度还差得远。CCGGQQ是先生,不愿意这么说,我的气度比不上CCGGQQ,我可直言了。
我们看具体问题,你说哪一次讨论,不是我与CCGGQQ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你的发言,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那是因为你向那些初学者澄清一个又一个基本理论事实,因此从整体上讲,你的发言讨论也算是不错的。但是你就是没有什么创新性的理论思想出来,我就是没有看到你提出过什么异于教科书理论观点的东西出来。就这么简单,我上这个论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异于教科书理论观点的新思想观点,至少是通常基础教科书里面没有的。而你,通常还是把一些基础教科书的东西拿出来,而我之所以赞赏CCGGQQ,当然这确实出于我个人兴趣,因为他提出的东西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因此对我的思考是有启发作用的。你的发言,对不对,当然也对,但是你却总只是把教科书理论重复一遍而已,说实在的,你的思想满足不了我的要求,对我难有什么帮助,而CCGGQQ却有。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你和CCGGQQ两人的态度几乎相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