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5278 62
2004-09-05

成本(包括交易成本)是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把它理解通透,解释现象才能得心应手,像我,就对成本概念一知半解,故把自己浅层次的见解说出来,求教于各位方家。

成本源自经济学稀缺性的假设,成本是与选择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选择成本是零,教课书上所谓固定成本、沉没成本均非成本。因为与选择联系在一起,所以,所有成本均是机会成本,求成本最小化与求收入最大化是一回事,数学上表现为一个对偶规划。

成本是预期的,是相对将来而言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不是成本了(张五常说要用租值或上头成本的角度看,觉得有一定道理),所以成本不“陈”。

来个例子吧。一张电影票10元钱,电影2个小时。问没买票前成本是多少?买了票成本是多少?看了10分钟后成本是多少?看了1个半小时后成本是多少?

一时想到这么多,各位能否就成本理论也谈谈各自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9-5 22:02:00
没买票有什么成本?没有意义。买了票就可以考虑了,直接成本就是10元,还要加上其他成本就构成了一个总成本,但这也不是“机会成本”,因为你还要计算放弃的成本。可是,放弃的成本还有考虑放弃的收益呢,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其实难以计算。我的意思,(机会)成本要和收益一起考虑才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5 22:19:00

机会成本的意思,就是假设一项选择(支出、成本)的备择收益有N种,取其中最大的项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了。也就是说,你必须先知道这个选择集的全集,然后你还要具有比较的能力,才能最终得出这个唯一的机会成本。显然,除了“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的人,不可能知道这个成本。因此,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其实难以计算”。

另外,针对买电影票这个案例,理论上应该把电影这种产品看作是1,那么消费时就只有一种成本;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连续变量,那么就相当于把一场电影看成是无数个商品的组合,这样就需要分别计价,这与一个商品的计价应该是一样的思路。

的确,我同意应该将成本和收益一起考虑,成本高,收益也可能很高,此时单纯比较成本就意义不大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6 11:33: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5 22:31:00

成本收益一起比较和分别比较成本与比较收益是同一方法呀。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说了吗?收益有N种,取其中最大的项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了。举个例子吧:你两个小时可以用于读书,收入是2,可以用于上网,收入是3,可以用于交女朋友,收入是4,对于读书而言,成本是4,上网成本也是4,交友成本是3,所以交友是最佳选择,同样可以用收入比较,收入最大的也是交友(4),同样可以用净利润(或者说租金)比较(同时考虑成本、收益),读书月租金是-2,上网租金是-1,交友租金是1,所以仍然是交友为最佳选择。

这个情况可以推广到N时,所以说最低成本,最高收入或最高租金说得是同一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5 22:49:00
薛兆丰对成本的部分解释(转自十个经济学概念)

五花八门定价现象,这些现象为什

么都是合理的。很多社会上的舆论都是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根源而发的牢骚。

关于成本。价格是由对最终成品的供求决定的,决定了以后,再倒过来决定生产原料的价格。药品的价格是病人的需求和药物的供应决定的,定了以后,病人无论如何要付那么高的代价,无论是以金钱的形式,还是其他的竞争形式(如排队);在供应的一方,他们无论如何都能得到那么高的回报,无论是以金钱的形式,还是以其他非金钱利益。

如果没有管制,那么你观察到的就是药贵,药商赚大钱。很单纯。因为发明药不容易,研究队伍人海战术,胜利的就收很贵的药费来弥补损失和激励后来的人继续前赴后继搞人海战术。

如果对买方有管制,那么可能就是药不太贵,但排队很长,或者根本买不到被迫降价的药。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代价。

如果同时对卖方有管制,那么就会见到销售中间环节增大,受贿的人增加,而药物管理官员的职位比以前更难争夺到等等。

要点是,一旦供应量和销售量定下来,价格就定了,接下来的,只是病人付出代价的不同形式的变化,和供应者接受好处的不同形式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5 22:51:00
我说的“应该将成本和收益一起考虑,成本高,收益也可能很高”与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我说“可能”而非必然,是因为有特殊情况,比如需要考虑到信息问题。比如典型的信息产品——一个想法,在你了解之前,你需要付出很高成本;一旦你了解之后,你可能发现它其实收益为0。而事前,你无法度量其成本,这导致高成本和低收益,当然,相反的情况也存在。这就是阿罗说的“信息悖论”。我们做模型时通常假设有行动A、B,在预测其收益或成本,其实有时我们不会知道其收益。这种信息约束与我前面说的不知道全集是一个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