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几乎都用GDP和人均GDP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并评估未来发展前途。其实这个做法(不论用汇率GDP还是购买力平价GDP指标)是不完全科学和准确的。理由如下:
1) 没有准确体现出一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和质量。以中国2005年和印度2016年的GDP对比来说。当时中印GDP相差无几(中国22576亿美元,印度22564亿美元)。但实际工农业产出见下表1和表2。可看出中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都是印度的一倍以上(高的数十倍)。而印度没有证据表明其工农业产品质量和价值比中国高,这只能说明印度货币的购买力虚高(贬值厉害)或者统计口径与中国比大相径庭。
表 1
表 2
2) GDP没有体现出一国工农业技术水平。比如以上表中印农业GDP来说,按照GDP来看印度比中国还略高,但是从农产品产量及耕地面积来看就知道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于印度,个人认为主要是中国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扎实的长足努力,从而农业生产力全面领先印度。也间接说明中国的工业科技水平明显领先印度。
3) GDP没有反映该国未来发展潜力和前途。个人认为现代科技研发主要还是由500强之类的大企业主导的(即便个别小企业其背后技术能力/金主/市场领头羊也是大企业),所以必须结合看该国的世界500强(关键是制造业500强)的变化趋势才可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一国发展潜力和前途。像印度、巴西、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因为人口基数GDP可能也会排在前十,也会有一些全球500强企业,但是制造业500强却很少与人口数量极度不匹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GDP中服务业2016年达到了72.1%的比重,可以想象大量的资源都耗费在吃吃喝喝和金融等与制造业分利的经济活动中,而中国大量的资源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研发中,可以预见中国将日益向高端产业链升级前途远大,而印度将与巴西墨西哥等国一样长期徘徊不前半死不活。看下表3一目了然。
表 3
附带说一下:印度2017、18和19年还是7家世界500强,但此期间中国世界500强已经增加了十几家。个人见解:基本上看一国世界500强数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就可以看出其经济含金量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