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2-21 15:3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1 16:11:00

解四千到五千种的基础原件的价格足够计划经济的运行了

的意思是把基础原件的价格由计划定

其他的由市场决定?

不过好象和

价格体系代表的社会上各个行业的比例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行业和工种的从业人员在分配社会财富时的一个比例关系。

有点矛盾!

比例关系不就还是由市场定的了!

不应该由市场决定.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能够导致比例均衡,我只能说这只能在人口和分工极少的个体手工业社会才能达到这种理想中的状态.

其他的由市场决定?
不过好象和

其它价格由分系统计划局来定,但是很多产品的价格都是依据这个基础的价格按即有的程序来计算,要实现计划经济必须要消费领域的企业统统标准化变型,变成一样规模的中型企业或者说是生产组织.而分计划局就是控制中层组织的(当然不是直接控制,而是提供价格).由于标准化变型,那么就可以使价格周期有规律.

价格体系代表的社会上各个行业的比例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行业和工种的从业人员在分配社会财富时的一个比例关系。
有点矛盾!比例关系不就还是由市场定的了!

看来你并没有研究过西方的一般均衡理论.实际上苏联的计划科学研究理想状态和这种情况是一样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如:

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为40000元,社会上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而且对于我来说,如果是40000元,我起研两年后才会买.如果价格是4000元呢?我立即就会买.或者我从事的工种工资加10倍(单纯的调节工资,这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做的,然而政府确不像计划经济下的政府一样可以控制行业和工种的规模),我也会这立即就会买.

也就是说价格和需求是一个动态关系,所以说离开了价格体系,社会总需求就是一个思维陷阱,现在很多搞自由经济学的为了攻击计划经济,不想让人们知道这个隐含条件,在故意误导人们.

这是说消费能力方,现在说够买能力方,

假设社会上多数人重工业部的工人,都发给它们40000元一个月的工资,这就使得这些人有够买能力了,而电脑的价格太低为4000元一台,而多数人都有这种够买能力,这时就出现了短缺,用票证可以缓解这种危机,然而票证是和政权的稳定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不正常的经济状态,一旦政权出问题那么经济就出问题.

实际上这种短缺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危机是一样的,也是生产过剩,只不过是重工业过剩.解决的办法 第一就是压缩重工业(只能蠢猪领导人才会这样做,一切消费都是来自重工业,都可以说是重工业创造的,消费工业受限于重工业,如果要改善生活水平可能要发展几百年,而重工业发达,只要有下游的人口,几年或者十年左右就能补上),第二就是对外扩大,让别人给你互补.

但是由于现实重工业体系的不同,两个重工业体系就存在一种对抗,不是我崩溃就是你崩溃,所以说价格扭曲的社会主义一样有帝国主义性质.

当然对于人口很多工业没有饱和的中国来说价格扭曲在很长一段时间来说是正确的,只要快要饱和时才需求调整.

而对于苏联不一样,人口出生率太低了,早就应该调整为均衡计划经济(世界大同时也可以考虑),或者把更多的国家纳入经互会,纳入得越多苏联工业体系的人均经济力量就越强.

均衡计划经济(世界大同或者一个可以建立完工业体系环的国家封闭,小国只能等死或依附于人不可能有完整的经济链环)通过人为的计算出这种比例关系,就可以均衡发展,不会过剩也不会短缺.因为价格体系可以人为完排,因为给把社会上的每一个劳动力用上,在计划经济下是完全做得到(事实上前苏联这种国家事实上还劳动力短缺,正是劳动力短缺在后期才无法调整经济比例),如一个人星期或两个星期上一两天班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社会内耗和无用工不存在的,市场经济成本上的竞争就是一种内耗,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价格体系正是反映了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这种消费与生产关系.人不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如果只是消费者完全就可以当成寄生虫来消灭.

那些说引说国外竞争,表现人消费品价格是降低了,但是打破了消费能力结构的分配关系,更多的人丧失了这个分配能力(一方面就是失业,另一方面就是工资降低变成了廉价的劳动力,同样的苦力为什么国外的苦力工资更高分配能力更强.),得到好处的是工务员或买办资本家或群体.

这样大量的实物资源就会不断流向工业链环上游的国家,实际上GDP根本就是一个很科学的的计量标准,只会对工业链环上游的国家有利,上游国家增长是大量实物资源流入,而下游国家增长确是大量实物资源流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工业体系的计量问题,汇率代表不了什么,只能代表同一分工体系的经济联系,而不同的工业体系就说明不了问题.

如:按西方的标技术标准生产一台最新的电脑,而另一个工业体系生产落实几年的产品(假如放到西方工业体系中当然会一钱不值),或者高于西方工业体系技术水准的经济体,由于它的技术标准和西方工业体系不一样,如它的数控车床或者发动机之类的高于西方技术,可是技术标准不一样,当放到这个技术体系当中就会变成破铜烂铁.

这也是为什么苏联解体后,就现在的俄罗斯算达到以前的GDP水平(这是以西方工业体系来计量的),民众也没有苏联时期的生活水平高的原因.难道以西方工业体系计量的GDP,拉美这么多垃圾国家能和苏联比么??????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脑子,不懂这其中的奥秘.

还一个就是军备竞赛,只要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人口越多实际上进行全面军备竞赛就越有优势.

如:他们提倡给科研究人员奔4的电脑水平消费提倡,我们提给我们的科研究员奔3水平的消费乃至是收音机一样唯持我这个系统比例均衡,根本就不会出问题,而我们的某些消费品的科技有可能还有高至另一工业体系.

所比的就是技术人才,假如我们能让它们的重工业体系破业或架空西方工业体系,我们还可以说他们的东西是破铜烂铁,我们还可以把西方夷类贱种当成廉价的劳动力.

可惜知识界都被美夷杂种们收买了或者是工业体系全痴,为什么不于美国进行全面军备竞赛.我们但到的好处那是太多了.只能军备不是从别人那里买设备买零部件,完全可以.也就是说西方链环下游的垃圾国家们GDP再高也是垃圾,零部件也要从上游国家买.它们才搞不起.

GDP计量还有一个问题,消费品不管再多,因为有很多消费品也会被淘汰,也就是说人类无法在哪一个时期消费品从宏观上来说也是衡定的.

只不过是技术含量增高了,而GDP确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有市场经济危机的炸弹.可以说这炒出来的(一种是自由炒,一种是发达国家把下游链环国家的物质炒过来),根本就是不合量的计理标准.

相反用物质平衡表来计量就十分科学,第一是平衡,第二是科技术在这些平衡表中的提高,第三才是总量(总会有人均极限的,虽然人口增长扩大生产社会人均财富就会增长,或生产力会提高,可是从宏观来说消费品对于平均的每个人在以后时期都会是相对衡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1 16:21:00

好象现在发达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都在从制高点退出积极的私有化了!

说私有化,还不如说是全球化.以美国为主的全球化.欧洲国家也有面对美国的政治压力.如果国家控制怎么整合成一体化的工业体系.

欧洲 美国 日本,虽然都是西方工业体系,但不是完全融化的工业体系.私有化是政治力量的较量,为什么西欧二战后,有意思的是推行国有化政策的相反都是右翼的民族主义者.

对于世界整体,如果放在一千年\一万年来说是融合是对了,但是对于民族国家个体来说就不对,这就存在剥削与被削的关系.

还有所谓私有化,实际上还是国家控制着(把股权分散,没有大股东,这等于变向的国有化,所有者不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由从事者来进行管理),重工业领域几乎都是政企合一的.垄断就意味着非市场化的配置资源,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一个资本家垄断了社会上所有资源和生产资料,这时也是社会主义,也会是计划经济,这个资本家就是这个社会上的唯一贵族.

私有化是促进全球化的融合(有些国家在别的政治压力下才私有化,但也搞变向国有化来暗中进行对抗),假设企业控制在国家手里怎么进行融合,然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这种融化,对于下游链环国家是不公平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16:29:0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1 16:24:00

所谓全球化,劳动自不能自由流动,没有统一的货币就不是真正的全球化,这样的全球化是上游链环的国家在剥削下游链环国家.

凭什么中国的劳动力比西方夷类便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1 23:14:00

因为按照你的比例关系定价的话,中国的商品很难卖出去,而且你的所谓价值会因为没有人消费而浪费。给你一吨小钢炉的钢渣,按比例给你算钱,让你买下你愿意吗!产业比例在定价中,根本不能起绝对作用。

在你看很蠢的事情,是目前中国走通了的;你所宣扬的东西,中国过去试过了,买主不愿意,不愿意购买你的产业比例产品!

问题很简单,说你不行的原因就是你所说的东西在小布局中都难以成功,更何况国际大市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23:17: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1 23:26:00

再给你开导一下,就拿中国股市的实践经验来说:

会计帐本价值根本就不能代表任何价值,要看市场对资产所能产出的评价来决定股票的价格。

知道发行股票什么是Par,什么是Issue price吗?什么是IPO price吗?一样吗?

简单的说,资产本身的历史成本要以使用者的附加来重新决定他的价格,同样的过程,不同的人进行这个过程,产出就是不一样,回报就是不一样,那么市场对资本的评价就是不一样。

再给你一个举证:可以是同一个行业的,同样的产品,技术不一样,成本比你低,价格还可以比你高,不同的品牌,价格还是不一样,有的企业早期的广告投入就可以改变交易成本。仅以此回答你的行业比例定价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1 23:29: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2 10: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2 14:31:00

因为按照你的比例关系定价的话,中国的商品很难卖出去,而且你的所谓价值会因为没有人消费而浪费。给你一吨小钢炉的钢渣,按比例给你算钱,让你买下你愿意吗!产业比例在定价中,根本不能起绝对作用。

我说你真是工业体系白痴,可能是学文科的吧,现代社会的任何消费都是用钢换来的,钢产量不上去什么消费都免谈。比例决定人们的够买能力,市场经济之所以发生经济危机就是这种比例不合理。

给你一吨小钢炉的钢渣,按比例给你算钱
什么叫给我一吨钢渣???

计划经济是一个整体在按节凑和程序互动,不是一个人,还想用市场外环境的逻辑来套计划。

还有一点你说到把商品买到国外,也就是说中国与国外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循环(或者说是市场),那么由于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这叫什么真正自由市场?????

也就是说中国与国外的这种循环是不公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2 14:43:00

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出口赚价商品,以自己为工业中心建立经济循环就行了。我们甚至还可以搞出前苏联经互会那样的国际大计划循环,通过输出革命以我为中心建立循环。

由于取消剪刀差的价格管制,使得重工业没有足资金(或者说是资源)来进行资金换代,过度的偏向于消费使得轻工业发遇到瓶顶,没有重工业的技术支持,就无法取得发展。

于是就需要引进外资,可对外资和外国技术依赖过重,这就造成恶循环。使得重工来更加的没落,更多的重工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工程师破产。而这些人失去了消费的能力,消费又不足,而大量的消耗了我们无穷劳动力和资源生产消费品,确大量流出。中国人生产那么多的物质财富,而这些确不能用来改善本国民众的生活。

那些宁可给公务员提高公资,也不给重工业输血的人,完全的民族的罪人。给公务员发公资难道就不增长银行的坏帐和财政赤字?????

而且更严重的是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中国是在产业链环的下游,这就使得实物资源流动不对称,和真正的殖民地没有什么区别。失去了重工业,把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发在别人那里永远也不保险。

发展经济根本不应该是赚钱,物别是赚外资,而是造物和拥有造物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2 15:00:00

在你看很蠢的事情,是目前中国走通了的;你所宣扬的东西,中国过去试过了,买主不愿意,不愿意购买你的产业比例产品!

问题很简单,说你不行的原因就是你所说的东西在小布局中都难以成功,更何况国际大市场!

那么市场经济多数人的够买能力是否合理???没有过剩的够买能力为什么会买不出去????不同行业都有了应有的够买能力都是有比例的,这根本不像屎场经济一样还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市场经济下大量营销人员可以说都是骗子,我也搞过营销,这中间的情况我是很清楚的),把大量的人浪费在销售上是白忙活。

可以说够买能力和消费是环环扣在一起的,这就是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某些行业的竞争是怎么回事,这就社会上的民众针对这行业的生产的某一商品或者说产品,有过剩的够买能力。这就造成了市场经济的浪费,自由经济学家确把这说成是必要的。

而中央计划经济直接计算到均衡点,也就相当于市场经济的均衡状态,因此价格体系正确是不应该有成本上竞争的。这就是为什么计划经济下企业几乎很能亏损和破产的原因。

竞争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社会内耗和浪费,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还有一点,市场经济还是由于这个价格体系不合理,很多民众又失去了针对某些产品的消费能力,而这些产品对于特定人群来说也是过剩的,过剩就意味着竞争和竞价,实际上很多产品质量不一定好,那是营销人员在骗人,哪一个骗子人的技术,鼓吹的技术更高明,那的产品就更容易买出去。而买不出去的确被大量浪费了,可以说市场经济是浪费经济,假设这些物资用于另一行业扩大再生产,那社会将更美好。

而多数人的工作量都会减少,可以说计划经济下,只要价格体系正确,一个星期上一两天班不是不可能的。

商品的效用问题,企业收集信息进行线性规划就是行了,这与中央计划局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2 15:10:00

简单的说,资产本身的历史成本要以使用者的附加来重新决定他的价格,同样的过程,不同的人进行这个过程,产出就是不一样,回报就是不一样,那么市场对资本的评价就是不一样。

再给你一个举证:可以是同一个行业的,同样的产品,技术不一样,成本比你低,价格还可以比你高,不同的品牌,价格还是不一样,有的企业早期的广告投入就可以改变交易成本。仅以此回答你的行业比例定价问题。

计是经济根本就不需要资本,它是实物经济。货币的作用只是分配产品和作为下游产业排队组合的润滑没。一个衣服,根本不需要什么品牌,需要的只是大家都能消费的产品。所谓附加价,只不过是市场经济下的竞价,或使某些人有把别人的东西炒到自己包里而已。

而标准化经济(计划经济),一切都可以标准化,一件好的衣服或量子电脑,只要类型一样,成本一样,就算颜色和形状不一样,价格都会是一样的。这就使得社会根本不会有过多的内耗。

当然企业不可能完全避免竞争,非成本的竞争还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但是由于非成本性因素,这就不会造社会内耗。

与其说竞争还不如说是竞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2 15:25:00

其它价格由分系统计划局来定

挺有意思!

那你怎么解决激烈 竞争机制 按劳分配?

总不见的象以前一样出工不出力吧!

还有创新功能?

线性规划下,生产和责任那么明确的,怎么会没有物质生产效率??????而且不会像市场经济下企业没有线性规划的约束,那么为了赚更多钱生产商品必然偷工减料,可以说市场经济下产品都有质量问题。如:计划经济下一双皮鞋可以穿几十年也不坏,可市场经济下,2000多元的鞋让我几个月就穿坏了。

苏联的物质生产效率并不低,那些说国企没有效率,主要是指经营因素决策因素,而计划经济下人性化的经营因素极大减少,因此企业家就不必存在了,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出现市场经济下由于人性人经营因素造成的腐败。

由于是依据价格体系而不是实物来进行线性规划,那么根本不会有效用的问题。

至于创造,来自重工业体系本身自我加速能力,只要增加科研人员和物资的投入就能促者技术进步。那么大工程大技术,不是用个性积极性来就说得清的,这需要很多人的团队精神。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经济,个人的积极性提高了,可后二十多年,根本没有拿出技术成果来的原因。那些砖头家弄出来的都是些骗人的论文。

而下游产业可以强调利润,小技术上排队组合可以强调个人(利用重工业创造的技术和原件来生产组装消费品)得到就会使企业多获利润,但是要注意一点,计划经济不存在成本上的竞争(这同时也是价格体系直接均衡的结合,因此没有内耗),也就是说企业很难很难破产。排队组合得好利润就多,不好也不会破产,只不过利润少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2 15:35:00

那你怎么解决激烈 竞争机制 按劳分配?

总不见的象以前一样出工不出力吧!

相反一个非线性规划的系统,由于没有标准化,因此计量性很差。企业家根本不知道要生产多少产品或原件,通过价格信号就有试错法,虽然大企业有一些线性规划,但社会的标准化还不够,这使得生产得多浪费,生产少了不能得到足够的利润,安排生产时就有效率损失。或者工人或管理人员做无用功的情况增多。

而且一资切资源都要通过竞价或试错法来进行,那么由于传导时间很长,特别是在大工程上就特别不利,这也是市场经济在工程上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交通部门,由于没有实现标准化,那么运输上的无序性很能提高行车效率,这也是为什么苏联公交铁路系统的效率要高于西方国家的原因,特别是铁路系统的行车效率,苏联居然是西方此类效率最高国家的4到5倍。

也就是说苏联没有研究高速列车就能满足生产,生活安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3 01:29:00

计是经济根本就不需要资本,它是实物经济。货币的作用只是分配产品和作为下游产业排队组合的润滑没。一个衣服,根本不需要什么品牌,需要的只是大家都能消费的产品。所谓附加价,只不过是市场经济下的竞价,或使某些人有把别人的东西炒到自己包里而已。

而标准化经济(计划经济),一切都可以标准化,一件好的衣服或量子电脑,只要类型一样,成本一样,就算颜色和形状不一样,价格都会是一样的。这就使得社会根本不会有过多的内耗。

当然企业不可能完全避免竞争,非成本的竞争还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但是由于非成本性因素,这就不会造社会内耗。

与其说竞争还不如说是竞赛。

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类型一样,成本一样,这个成本你指什么成本?包括仓储,运输吗?天然的地理位置不一样,这部分成本不一样,你是算产品本身成本一样,还是总体成本呢?总不见的,连这个都能计划到都一样吧?

如果那样的成本存在,如何统一?统一价格的话,就又有企业亏损了,是亏生产企业的,还是运输,仓储的?那么工人的薪水怎么办?怎么发呢?发完了,要是不一样,他们就不可以选择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工厂去吗?

每个局部中,你都是很难靠自己的想象去设定的,价格到时候只能是由顾客来定,存在就有竞争去争取。马克思说的那种无私精神是可以存在,但必须建立在资源无限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完全不用竞争去获得欲望中无限大的满足。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竞争总会难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3 01:52:00

对你的计划问题的质疑,是可以无限化讨论下去的。再怎么计划下去,再怎么你所谓的优化,总会存在不同。有不同就会有竞争。

以上的例子,你可以说一个工厂供给一个市场,让价格不同。如果消费者认为有必要到另一个市场去生活更划算,可以消费更多的商品的话,那么人口就可以迁移。价格相对最合理的工厂又一次会胜出。不管怎么计划,规模效应你总不会否定吧?这样的话,地域间的竞争就存在,计划就不可能再完成了,因为原计划没考虑人口会迁移。考虑了迁移的话,那么就只能在一个最有效的工厂的最近的门市部销售,其他的都不用了。

计划总不会比变化快的,人的本性总是付出越少越好,得到越多越好的,基于这个本性,靠计划来完善经济不可能的事情。

拿一件衣服来说,人的体貌不同,大小长短就不同,要生产一样大小的衣服就不可能。计划考虑了人口普查,考虑了身体,那么还有品位,颜色的问题,或者今天看你门市部不顺眼就不买了,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测的,不能靠计划来完成。

商学院也有考虑这个问题,Supply Chain,就是因为供求的不可计划性,在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经典的有Push Pull策略,典型的就是Dell,利用顾客网上定购让顾客的Demand来推动生产,而对元件的提供商来说是被动的。在这种设计中,成本是可想而知的低,生产有可想而知的高效率。零库存,什么样境界的高效率,要省多少成本?

就这个案例本身说明的是:买卖还是顾客说了算,不能靠计划。你如果是靠顾客的Demand拉动,有了实际的Demand,再计划生产的话,同意!但这个还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靠顾客的实际的Demand来拉动,靠Demand的了解来计划生产,是高明的经济。

看不见demand就去计划,就是胡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3 1:56: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15:11:00

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类型一样,成本一样,这个成本你指什么成本?包括仓储,运输吗?天然的地理位置不一样,这部分成本不一样,你是算产品本身成本一样,还是总体成本呢?总不见的,连这个都能计划到都一样吧?

如果那样的成本存在,如何统一?统一价格的话,就又有企业亏损了,是亏生产企业的,还是运输,仓储的?那么工人的薪水怎么办?怎么发呢?发完了,要是不一样,他们就不可以选择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工厂去吗?

每个局部中,你都是很难靠自己的想象去设定的,价格到时候只能是由顾客来定,存在就有竞争去争取。马克思说的那种无私精神是可以存在,但必须建立在资源无限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完全不用竞争去获得欲望中无限大的满足。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竞争总会难免。

看来你还是没有理解,这个成本主要是指原件、原料、拥有相同技能的工人或工程人员的工资等。

当然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运算的结果是不会一样的。如:两个不同地域的企业,它们的运输成本就不一样,对于同样的原料供给,A企业从B处获得原料运输成本最低,B企业从D处运输成本最低。那这些都可以纳入计算的,如A企业生产N的产量就可以做到最优,而B企业不一定是一个产量,这要通过程序进行运算,又如A企业生产客观制约因素消耗最小的产品或半成口F5000个计量单位,产品G6000个计量单位可获最优,而B企业或许全部生产产品G可获最优,客观制约成本条件不一样运算结果也就不一样,这些都可以算出来,而不是通过企业家的人性化决策,如有新的发明创造企业决定生产它,如果制约成本高,那么通过计算,那么企业一般就不会进行生产或生产得很少。选择消耗最小的进行生产是第一原则。

还有一点需求以及效用,只不过是一个次级决定条件(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客观制约因素才是首要决定条件,这样全社会每一个工种的人都会有较合理的够买能力),在计划经济下由于不存在要素市场,那么波动是极小的,因为社会标准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15:30:00

对你的计划问题的质疑,是可以无限化讨论下去的。再怎么计划下去,再怎么你所谓的优化,总会存在不同。有不同就会有竞争。

以上的例子,你可以说一个工厂供给一个市场,让价格不同。如果消费者认为有必要到另一个市场去生活更划算,可以消费更多的商品的话,那么人口就可以迁移。价格相对最合理的工厂又一次会胜出。不管怎么计划,规模效应你总不会否定吧?这样的话,地域间的竞争就存在,计划就不可能再完成了,因为原计划没考虑人口会迁移。考虑了迁移的话,那么就只能在一个最有效的工厂的最近的门市部销售,其他的都不用了。

计划总不会比变化快的,人的本性总是付出越少越好,得到越多越好的,基于这个本性,靠计划来完善经济不可能的事情。

拿一件衣服来说,人的体貌不同,大小长短就不同,要生产一样大小的衣服就不可能。计划考虑了人口普查,考虑了身体,那么还有品位,颜色的问题,或者今天看你门市部不顺眼就不买了,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测的,不能靠计划来完成。

商学院也有考虑这个问题,Supply Chain,就是因为供求的不可计划性,在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经典的有Push Pull策略,典型的就是Dell,利用顾客网上定购让顾客的Demand来推动生产,而对元件的提供商来说是被动的。在这种设计中,成本是可想而知的低,生产有可想而知的高效率。零库存,什么样境界的高效率,要省多少成本?

就这个案例本身说明的是:买卖还是顾客说了算,不能靠计划。你如果是靠顾客的Demand拉动,有了实际的Demand,再计划生产的话,同意!但这个还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靠顾客的实际的Demand来拉动,靠Demand的了解来计划生产,是高明的经济。

看不见demand就去计划,就是胡闹

先说宏观上,如果这个工业体系,经济循环体系已建成(可能是通过指令性计划建成的,也可能是发达工业化国家直接暴发计划经济革命)。

中央计划局不会有具体系的“项目计划”,这要和“项目计划委员会”的制能分开,当然一个非工业化国家在强制性工业化进行模仿现实发达工业国家已存在的工业体系及结构是,这两者通常混合在一起。

项目发展计划,只不过是少数的几个超大的重点项业,如:航空航天、光子计量机研发、基因工程等,经济体按一定的比例(必须进行严格核算不能超出这个比例)进行集中投入。(这主要是加速大项目上的加还科技)。

而整个经济,在宏观上根本不用指令性计划,中央计划局除了下达价格以外,什么都不应该管!经济可以自动按程序运转,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这是不可预知的,但有一点就是经济是按比例发展的,不管出现什么产业都会这样。

计划总不会比变化快的,人的本性总是付出越少越好,得到越多越好的,基于这个本性,靠计划来完善经济不可能的事情。
拿一件衣服来说,人的体貌不同,大小长短就不同,要生产一样大小的衣服就不可能。计划考虑了人口普查,考虑了身体,那么还有品位,颜色的问题,或者今天看你门市部不顺眼就不买了,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测的,不能靠计划来完成。

这些都是微观上,企业决策的因素,这种决策不是市场经济下经营式的决策,而是各自收集不同的信息进行计算

只要价格体系正确就不会出现竞争,如果这个地方的运输成本更高,那么这个地方的企业通常生产的规模肯定和其它地方不一样。

如:衣服长短这些是其次决定的一些因素,作为经济个单位体位的企业进行排列组合的决策,一些非成本上的竞争是不能避免的,因为每个企业生产消费品时,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如衣服的样式等就可以大不一样,在这个价格体系下的需求,也就是次级条件会影响每个企业的营利,但由于标准化了,某企业比其它企业利润少一点,但由于有价格体系的限制,这不会使这个企业亏损,要亏损太难太难的,当然特殊情况下。还是会有一定的破产率,但几乎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15:38:00

每个局部中,你都是很难靠自己的想象去设定的,价格到时候只能是由顾客来定,存在就有竞争去争取。马克思说的那种无私精神是可以存在,但必须建立在资源无限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完全不用竞争去获得欲望中无限大的满足。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竞争总会难免。

计划根本就不需大公无私。还有一点需求在无论在任何有货币的经济体系都只不过是次级决定条件。不然就会有成本驳论。货币其实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限制消费!

现实经济在的任何消费都是由钢、由化工原料、原件转化来的,如果没有这些的规模化标准化。那么消费需求。根本就不能这样大规模的生产。

难道古人就没有需求么?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不要钱的东西谁都想占便宜。可是每个人的够买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分工不同,现实经济体系中行业比例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够买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15:44:00

利用顾客网上定购让顾客的Demand来推动生产,而对元件的提供商来说是被动的。在这种设计中,成本是可想而知的低,生产有可想而知的高效率。零库存,什么样境界的高效率,要省多少成本?

难道计划经济存在要素市场么?标准化了,要素市场还存在个屁呀!!!!!!!!!!!!!现实生个中个企业家的人性化的经营是不可预测的!!!!!!!!而计划经济没有人性化经营因素,只有计算,因为都标准化了。消费市场的波动是有规划,而且价格体系再标准化,也就是说人们的够买能力也标准化,那么这个波动就会很有规律了。

这是有市场外环境的逻辑来进行推论,然而这个标准化经济是不成立的,根本不符合标准化经济的外环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5 15:45: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15:51:00

还补充一点计划经济的价格不决定需求。需求及效用这个其次决策条件,在计划经济是决企业的营利的。当然由于计划经济得多出一笔市场经济没有的信息收集费用(不由价格信号反映,就得自己收集),但是计划经济是没有交易费用的与交易费用相比这可以忽略不计。

收集的是一个有律规的量,各个不同的企业代入核算体系进行计算,那么会有不同的生产及流通的安排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5 16:05: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16:07:00

每个人的愿望再不一样都是受够买能力限制的,而够买能力由价格体系(不同产品相对价格比,也代表行业之间的按某些投入产出等因素进行运算所得的比值)和客观制约因素(当时最大的生产能或者是产能、技术工艺的局限)决定。

哈耶克等人最大的错误是忽略了这种效用与成本形成的驳论。这两者能达到一个平衡点已经是相对较好的一个结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16:43:00
D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23:14:00

要是不够分的,计划经济如何分配产品呢?每人都有货币,就一样产品剩下了,给谁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5 23:14: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5 23:43:00

当然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运算的结果是不会一样的。如:两个不同地域的企业,它们的运输成本就不一样,对于同样的原料供给,A企业从B处获得原料运输成本最低,B企业从D处运输成本最低。那这些都可以纳入计算的,如A企业生产N的产量就可以做到最优,而B企业不一定是一个产量,这要通过程序进行运算,又如A企业生产客观制约因素消耗最小的产品或半成口F5000个计量单位,产品G6000个计量单位可获最优,而B企业或许全部生产产品G可获最优,客观制约成本条件不一样运算结果也就不一样,这些都可以算出来,而不是通过企业家的人性化决策,如有新的发明创造企业决定生产它,如果制约成本高,那么通过计算,那么企业一般就不会进行生产或生产得很少。选择消耗最小的进行生产是第一原则。

消耗最小的生产作为第一原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商品房为什么现在要造贵的,不造廉价房?成本上哪个消耗大?驱使建造的原因只有一个:边际利润。即使面积大小一样,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高。

用天然的场所作为例证,就是为了告诉一点:价格绝对不是产业比例的结果,根本就不能按你那样理解,然后统一定价。没有计划,各自都可以重新组织生产,你的IBM是黑色的,他的Dell可以是白色的,地域的不同可以锻造不同的产品风格,不同的Demand。让计划见鬼去吧,相信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理性要比相信一个中央计划局的理性要强百倍。

没有什么单一产品是可以完全标准化的:衣服可以款式不同,式样不同,原材料不同;一部笔记本电脑可以元件不同,寿命不同,组合不同;等等。。。。。。

任何一个中央计划局都不能告诉我们明年全国人口喜欢哪一种颜色,哪一种衣服,世界的多姿多彩就源自于此。

如果说整个经济是为了战争,那就去搞计划经济吧,最后的确很有可能战胜。

但是人民的生活不是为了战争,是为了享受生命的意义,尊重人性的市场经济以满足整体人群的生活为主导,更加有意义。

当然了,部分既得利益的获得者,或者仍要操控局面的人是会站出来说三道四的,可惜的是,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实践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6 16:55:00

要是不够分的,计划经济如何分配产品呢?每人都有货币,就一样产品剩下了,给谁呢?

看来你被驳得来只有不断重复了。那好我也来不断重复。价格体系是怎么来的?高客观制约诂价的产品相对于人们的够买力本身就很贵。假如人们的分配能力很强,那么就会出现短缺。

可是这个价格体系是计算出来的,那么客观制约诂价高的产品必然生产得很少,并且昂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6 17:26:00

消耗最小的生产作为第一原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商品房为什么现在要造贵的,不造廉价房?成本上哪个消耗大?驱使建造的原因只有一个:边际利润。即使面积大小一样,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高。

不是消耗最小的,而是客观制约诂价消耗最小的。企业为了自身营利最大化就会选择客观的制约诂价消耗最小的方式进行生产,那么高制约诂价的通过计算,它的量是一定的,不会很多。

还有一点市场经济下房价已经扭曲,很多价格是中间商、房地产商炒作起来的,房地产商赚有大量的交易费用。由于市场经济的非对称性的竞价,那么就不能产生均衡的价格体系。而计划经济下无交易费用,不会产生市场经济那些的泡沫。以苏联为例,以前苏联人几乎是90%上的人有别墅,而现在莫斯科的房价已经不是90%的人能买得起的。

当然计划经济土地的客观制约诂价(影子价格)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如这个地方距离生产基础和销售基地或单位近,那么土地的客观制约诂价肯定是很高的(但不会有市场经济那样高,因为市场经济下房地产的价格体系已经偏离均衡),计划经济,个体的决策单位会针对该地区人群的够买能力进行合理的线性规划。


任何一个中央计划局都不能告诉我们明年全国人口喜欢哪一种颜色,哪一种衣服,世界的多姿多彩就源自于此

请告诉我,为什么中央计划局需求知道全国人民喜欢哪一种颜色?????????为什么问这样可笑的而白痴的问题?你以为我是那些不懂经济的左派呵?

计划经济是一个集中控制分散决策的多层次线性规系统,而不是不分层次的巨性线性规划系统

知道第一部类(重工业领域、也就是生产生产资料领域)的信息和资源限定就足够了,

下边的消费环节,让个体的企业分别进行各自的线性规划就行了。


没有什么单一产品是可以完全标准化的:衣服可以款式不同,式样不同,原材料不同;一部笔记本电脑可以元件不同,寿命不同,组合不同;等等。

基础的原件标准化,不等于消费品的标准化,你这要搞清楚,像生产衣服的车床,这些都是标准化了的,不然就会有成本驳论

计算机技术,基础原料任需要标准化,不然不会有电气工程IEEE的标准等。如果没有标准化,那么像苏联的个人电脑,像CPU并不比美国人差,就是有苏联互经会体系的ESER(德文:Einheitliches System Elektronischer Rechenmaschinen,ESER)标准标与美国工业体系的IEEE的基础原件标准不一样。所以现在才没有俄罗斯CPU的踪迹。基础原件技术标准化能大大降低,统一经济体的某一行业产品的成本

日本的CPU也不错,可是就是与IEEE标准不一定,才被排除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之外。现在我们所用的电脑哪一个不是美国标准????????

第一部类的标准化,不等于消费品的标准化。消费品只不过是利用第一部类的标准原料和标准技术等进行排队组合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6 17:30: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6 22:44:00

看来你被驳得来只有不断重复了。那好我也来不断重复。价格体系是怎么来的?高客观制约诂价的产品相对于人们的够买力本身就很贵。假如人们的分配能力很强,那么就会出现短缺。

可是这个价格体系是计算出来的,那么客观制约诂价高的产品必然生产得很少,并且昂贵。

一派胡言,按照你的做法,高科技的产品永远不能大众化了。

什么是使用价值?造一辆坦克式的汽车就一定要很贵了,不管有没有买,是不是?

不是被你驳的重复,而是你的逻辑就是那么一个以错代错的圆形逻辑:拿了很多的名词,也不知道你自己是否明白,一遍一遍就知道A转到B,B转到C,然后c转到A。

你的计划经济,需求怎么来计划?

当然计划经济土地的客观制约诂价(影子价格)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如这个地方距离生产基础和销售基地或单位近,那么土地的客观制约诂价肯定是很高的(但不会有市场经济那样高,因为市场经济下房地产的价格体系已经偏离均衡),计划经济,个体的决策单位会针对该地区人群的够买能力进行合理的线性规划。

那你来估计一下,或者大概说一个思路,这个购买力大概有多少?这个房价大概有多少?

拿点实际的东西出来看看。看了你多次说了一堆又一堆,你就动动手做一下,让整个论坛领教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6 22:48:00

我想,整个中国都可能很期望你拿个科学计划体系,拿房地产市场做个表率。那样的话,全国人民都会相信你的理论了。

期待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7 20:53:00

反得重复有些话,有思意?辩不过还玩这些小手段,看来只不过是你们的宣传手段算了,通过不断刷贴来影响第三得,或者实在不行找几个人的附和这也是影响第三者的手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7 21:10: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7 21:21:00

一派胡言,按照你的做法,高科技的产品永远不能大众化了。

什么是使用价值?造一辆坦克式的汽车就一定要很贵了,不管有没有买,是不是?

当时制约诂价高的,不等于以后都高。技术、工艺的进步高成本的也会变为低成本。坦克贵也和分配,分工有关行业,比例有关。如果是全面战争,忽略这种分配关系,只要你有重工业体系能自己生产,只要你有资源,全面的价格管制建立起来(包括二战时的美国也这么做过,对企业实行价格管制的直接或间接变向国有化手段),那么它的成本是极低的,根本就不用以货币来计量,有资源生产就行了,当然你要是没有工业体系,再多的钱也无用,战时没有人卖给你。

这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民众的分配比例被故意扭曲(民群利益就要受损),全国民从包括工程人员在内,只给足够的粮食、衣服就行了。这个道理就是分配比例(也就是价格体系)的影响造成的。

战时相对于军队来说,军队也是消费者,杀人机器当兵的就可以分配到更多的武器。而一般民众只有仅的生活品,这就是这个扭曲价格体系对武器以生活用品的分配情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7 21:49: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