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64 3
2012-03-06
http://cn.wsj.com/gb/20120306/bch074632.asp?source=whatnews2


着中国经济即将结束近年来的高增长态势,本周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自满气氛。

让我们先忽略这几周来关于中国改革话题的所有讨论吧。来自中国各地的3,000名代表济济一堂,他们真正希望做的是开展一场毫无新意、不受任何质疑的救助行动。

这些预期是在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上周做出一番表态后产生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说,打算出手清理地方ZF债务,目的是不要让贷款违约伤及银行。

去年6月,高达4,640亿美元的中国地方ZF坏账这一惊人数字首次浮出水面。这个天文数字似乎与《上海证券报》(Shanghai Securities News)发布的一份报道相符。报道称,(截至去年9月31日)中国地方ZF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9.1万亿元(约合1.44万亿美元),其中仅有65%由现金流所覆盖。

我们应该期待市场对处理这种债务状况做出利好解释,消除中国内地银行业面临的危险。如今,内地银行可以再次专注于贷款业务了。

上周末实际上已有消息称,中国“四大”银行已准备好向合格房地产开发商发放更多贷款,同时也准备提供更多住房抵押贷款。这四家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

然而可以说这仍然像是中国式的拖延战略,尽管人们通常认为,凭借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能够负担这些贷款。

不过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救助行动危机四伏。

首先是规模。法国兴业银行(SocGen)早些时候曾认为,考虑到中国内地经济相对于美国经济的规模,中国这场金融救助的规模应为美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的1.5倍。该银行警告称,要提防中国发生一场规模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

其次是细节问题。这几周我们听到的消息是,很多贷款将会延期。但延期也是有成本的。银行对放出去的贷款进行延期,它们就不能收回贷款和资金。这有可能会“排挤”新增贷款,并产生现金流问题。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前不久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中国银行业放缓放贷速度是个令人担忧的迹象。2月数据显示,中国内地银行业的放贷速度大幅放缓,据说大型银行上个月头两个星期仅发放了人民币700亿元贷款。1月份中国内地银行贷款总规模为人民币7,800亿元。

一个根本问题是,如果免除ZF债务,我们怎么知道地方ZF融资平台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要求更大规模的救助呢?

这就是为什么救助通常伴随着令人厌烦的条件:想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贷款条件,或是清算人强制要求的资产重组。

巧合的是,有关ZF铺张花费的报道以及需要改革的呼声最近不断见诸媒体。《新京报》报道说,ZF的公款吃喝开销已经达到了每年3,000亿元人民币,行政支出占中国全部财政支出的18.6%。相比之下,日本的这一比例是2.38%。

上个月中国ZF出台了禁止购买外国品牌公务用车的规定。此前曾有报道称,中国官员在过去的一两年里购买公务用车的花费达500亿美元。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ZF为了免除债务问题而发行更多货币,将会增加通胀的压力。食品价格通胀在中国仍然居高不下,尽管人们预期消费通胀水平正在下降。

退一步讲,还可以想想中国大陆ZF想要实现的目标:在救助地方ZF的同时,实现信贷支持的房地产和投资泡沫的软着陆。

这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为,因为房地产的调整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许多分析人士仍然预计在新一届ZF今年秋季上台前,ZF不太可能放松现有的房地产控制。

同时,分析人士正在密切关注着可能出现的经济陷入困境的信号。

瑞士信贷强调了一些更加引人担忧的指标。它说,当前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之比与经济增长的急剧放缓一致。

瑞士信贷还提出疑问,为什么在通胀下降、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有所修正时,银行吸收存款仍然困难?此外,在外汇储备下降时,是什么驱动了资本外逃?

一种解释是,随着流动性的收紧,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资本保全模式。上周中国大陆开发商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Country Garden Holdings Co., 简称:碧桂园)以折让配股的形式再融资,导致其股价剧跌,就证明了上述解释。

由于银行的资金仍然受到限制,这将会导致人们担忧更多的开发商将采用折让配股或股权增发的方式筹资。

在触底之前情况可能还会变得更糟,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得借贷或救助,这就有可能引发存量房的大幅度降价。

最终做出的任何调整都存在这样的难题,即降价会在多大程度上引发整个市场更大范围的信心瓦解?即便是由ZF进行的调整也不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6 11:09:25
你的这个问题哈,我只想回复你一件事——

对于我曾经说过的话,对于我曾经说过的观点,对于我曾经说过的逻辑——我只是对我曾经说的那部分负责,但是我丝毫不会对我没有讲过的话——负责,更不会对你们自以为是的引申出来的狗屁观点进行支持!!!当然,你的这个专栏——肯定不是你本人的观点,或者即使是你的观点,但是你发现这个观点——中国必须救助高负债的地方ZF——是算作对我刚才所说的国家统一、不要内乱的要挟的话,那么很对不起,我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我的全部观点——

第一个,就是关于目前的证券市场——也就是股市的退市问题。比如有些股票,按照证监会的规定,是必须退市的,但是某些地方政府把本地具有多少上市公司——作为了政绩,因此就对于濒临退市的公司进行补贴、减免负债之类的方式挽救上市公司的数目。所以,很简单的方式就是——对于某个地方具有多少上市公司,如果这可以算作政绩、可以作为加分项的话,那么——如果这个地方政府对于不应该进行补贴、不应该进行负债减免的公司进行补偿的话,那么就应该对其进行减分。所以,最终的目的就是——如果一个地方的上市公司,都是优质的、业绩良好的企业的话,那么就是对于正规经营、规范经营的鼓励,这种政策与证监会的退市改革、股民的投票作用联合起来的话,可能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有健康的促进意义的。如果是那种仅仅为了保持本地有多少上市公司、仅仅是为了保持上市公司的数目而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的话,这种地方政府的支持——不但是不应该进行鼓励,恰恰相反,是应该作为减分项目的!!!

第二,同样的道理,对于你所说得目前高负债的地方政府,我给出的建议很简单——地方负债高,不见得是问题,如果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还不错的话。真正应该注意的是——可能会威胁到债务偿还的地方政府。这个,就很简单了——因为现在的问题还没有爆发。所以,基本上有三个步骤——第一,责令当地政府解决债务危机问题;第二,如果没有办法解决的话,在危机爆发之前,对于相关责任人免职并追究责任,同时选拔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去解决问题——争取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第三,一旦问题爆发,那么就在问题之中解决,美国也发生过很多危机——但是美国也不是每次都进行救市的!!!——除非是全国性的危机!!!

所以,这就是我给你的回复!!!我可以再说一遍——我的逻辑,仅限于我曾经说过的话,我最反感某些人利用我发表出来的逻辑,然后自己画蛇添足或者是找别人的不相干的文章——跟在我的文章后面!!!所以,很简单,我刚才说的是——一个国家发生内乱是不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同意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可以没有底线的进行让步!!!恰恰相反,一个有着很好的秩序、一个有着比较强的控制力的政府,才是不会发生内乱的!!!所以,你可以去看下美国——美国的一个县、一个市、一个地区的政府——可能会被宣布破产,而且去年还是前年就发生过这种事情,你看到过美国政府进行救助吗???!!!没有!!!

所以,这就是我给你的回复!!!我最反感的事情就是——狗尾续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6 17:45:20
erdfgsdfdssdfds 发表于 2012-3-6 11:09
你的这个问题哈,我只想回复你一件事——

对于我曾经说过的话,对于我曾经说过的观点,对于我曾经说过的 ...
呃,反映过激了吧仁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6 17:46:06
erdfgsdfdssdfds 发表于 2012-3-6 11:09
你的这个问题哈,我只想回复你一件事——

对于我曾经说过的话,对于我曾经说过的观点,对于我曾经说过的 ...
而且,我也没有看到您发的文章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