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728 5
2012-03-14
0、
自然规律从何而来?
1、方法
将进化论贯彻到底。
自然规律不是自然之外的东西;世界是进化来的。因此,自然规律也只能是进化发展来的,应是一个变化、积累的过程。
起点的状态、性质就是最初的最基本的势态,之后所衍生出来的一切事物都带有初始势态的痕迹,都受到这个基本势态或规律的规定和影响。
2、基本假设
起点的基本性质是差别和差别者,两者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作为对方有意义的前提。
3、无限维模型
无限减小差别,极限状态可达到“纯粹差别”和“纯粹差别者”的直接重叠,两个差别者以及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都将消失,三者重叠,这个世界走向寂灭。将这种准重叠状态定义为“元子”。在接近极限之处,一个元子与无数元子之间的区别趋向于消失,“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个元子与所有元子以无限维度,无限紧密的方式关联在一起,称之为“无限维模型”。
4、相对起点
实际上不可能达到这个极限,越是均匀,残存的差别者越小,相对的差别就越大,最终导致“大爆炸”,重新回到差别和差别者对立统一的状态。成为一个新世界的相对起点。这个起点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起点和原因。
由于初始的差别只是个别维度中残存的差别,大爆炸只是无限维联系中的一小簇维度被不同程度的展开了,被极度展开了。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宏观上是三维空间一维世间的展开,微观上也许还有十几个维度,再微观,展开的就更多些。

5、新实体的生成
在这些展开了的维度里,差别者和差别互为差别者的局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差别者,也就出现了新的差别,差别的差别就是差别形式。差别形式本身又成为新的差别者。时间、空间、质量、能量、力、相互作用等等都是新生成的差别形式,而差别形式本身也是差别者。新的差别者就是新的实体。

6、实体的两重性
同一个“实体”同时具有差别性和差别者性这样双重的性质,同时处在于所有“元子”的相互作用中,所有实体影响规定者任何一个其他实体,所有实体处在广泛联系之中。这种联系的维度的极限是无限维度。
7、存在
由此导出“存在”的意义:极限时,“存在”直接与纯粹差别等同;离开极限后,存在是差别者及其相互关系的表征,这时,以特定的差别形式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实体才是存在者。
8、不均匀的积累
世界的基本因素是差别与差别者,当更多差别者出现的时候,差别者之间的差别也是差别的,是新的差别者,也就是说差别者之间的差别是不均匀的,将出现差别者和差别分别积累的局面。

9、物质与元间这样两类实体
差别者的过度积累形成的凝聚状态,就是物质;差别的积累形成的凝聚态就是差别形式,我称之为“元间”。这是两类实体,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我们熟知的宏观世界。任何物质都是结构的,任何结构都是物质的。但是,显然这个规则对于积累不充分的微观世界并不适用。所以,以此立论的本体论方案都是不彻底的,都一个很小的定义域中有效,都会在微观世界中被证伪,在纯粹的元间实体前被证伪。
10、“场”与“有”的分化
由于普遍联系,一个实体的性质受到周围势态的规定,成为周围势态的互补者,具有了周围势态性质的互补形式。将这两者的关系称之为“契合”,这有些类似于所谓“场有”关系。
由于充分的积累,存在者与它生成的背景可能出现分离,就像从模具里取出的塑料件一样,两者开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也意味着“场有”关系只有相对意义。

11、元间转移
不仅如此,一个物质实体所具有的部分结构形式,也可以从这个物体上分离出来,被复制到其他的物质载体上,这就给元间实体或者称“物质形式”、“差别形式”机会,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实体,有机会超越原先所依附的物质载体的时间、空间范围。比如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几亿年前的花朵。这种现象称之为“元间转移”。尽管这时,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依然成立,元间实体必然依存与物质实体,但是已经不再必定依存于唯一的物质实体了。

12、元间抽象
当生命出现后,当感觉、记忆能力出现之后,元间实体对物质实体的依存减小到了极限,物质载体的性质与元间实体的性质逐渐成为基本不相干的两种实体,元间实体实现了抽象化。
13、感知、记忆、比较能力与形式逻辑
由于物质实体的唯一性,物质实体之间是严格差别的,附着其上的元间实体也因此受到了限制,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意义。这时,“同一性”仅仅指自身同一。只有实现了元间转移,才能比较两个实体中的元间实体,才可能指出两个实体中共同拥有的相同部分,同一性因此有了更多的含义。只有元间实现了抽象,才可能真正得到处于不同实体中的相同的元间实体,同一性才能真正获得解放。纯粹同一性与差异性才具备了构成纯粹形式逻辑的前提。所以,生命的感知、记忆、比较能力是凸显、发现、提纯“形式逻辑”的必要前提。这一部分大自然用生命的方式将原先全部都是以具体方式存在着的元间实体(包括“形式逻辑”)实现了纯化、抽象化。

14、先天范畴的来源
实体都是生成这个实体的势态的契合者,契合是元间转移的最一般方式。人的生成过程也是与自然契合的过程,因此,具有了与自然相同的结构形式、互补的元间形式。由此形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的先天的判断能力。

15、先天范畴的层次性和局限性
如果,世界生成是分叉的,我们只能先天拥有我们所处的这个分枝上的逻辑,只可能拥有这个局部中的范畴,不可能直接拥有其他世界的范畴;如果世界的发育是分层次的,我们拥有的先天范畴也是分层次的;这样,我们可能拥有最基础的范畴,就是差别和差别者的对立统一。

16、自我与自我意识
我们所处的这部分大自然,通过人实现了初步的自我意识。我所说的自我意识是这样一个操作过程:不同经验体系作为元间实体,相互实行比较;站在一个经验实体的立场上,比较、观察另一个;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与差别以及相同形式、差别形式;分解元间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记忆所得到的元间成果;所有经验实体共同组成了“自我”。

17、元间分解的极限
人进行的元间分解,可以达到极限,达到 0和1这样的处了差别之外再没有更多意义的极限。就这两个符号本身来说各自都是纯粹的差别和纯粹差别者的直接重合,就两者的关系来说,是两个相互之间具有纯粹差别的差别者。这就使我们接近回到了世界的起点,这就是最基本的范畴。

18、元间组合
自我意识的过程不仅实现了元间实体的分解,还能实现元间的组合。就是用一个关系性的实体将两个要素性的元间实体联接成一个新的、更大的元间实体。从最基本的范畴开始,从0和1开始,用纯粹差别、纯粹差别者作为基本素材和基本关系,就可能组合出任意的元间实体。
显然,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过去,所有的元间组合,所有的实体的产生都必须通过具体的差别者或物质实体才能实现,不同的元间实体寓于不同的物质实体中。现在,不同的元间实体可以在同一个物质实体中产生,元间实体的生成有了新的途径。只有当人的智慧出现之后,这种势态和“规律”才可能生成。

19、元间组合能力的冗余
我们世界的生成是差别者和差别形式积累的结果,但是,这只是一种结果。一种势态生成之后,就会遏制另一种势态的出现,自然只能选择少数几种途径,并不能实现所有的可能性,实现所有的排列组合方式。
由于突破了物质唯一性的限制,纯粹元间的组合能力远远大于通过更多物质载体实现的元间组合。最大极限甚至是实现所有的排列组合方式。

20、 元间实体的限制性
我们把无限的可能性想象为无数元子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均匀的。一种元间实体可视为无限可能性中的一个相对的凝聚体。一个凝聚体一旦出现,整个局面就不再是无限可能了,就被这个已经出现的元间实体所规定、所限制,就形成了势态,所谓势态就是规则,就是规定性、限制性的条件,就会对所有其他实体构成影响。虽然,元间实体形成的势态不同于物质实体形成的势态,元间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远远小于物质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但是毕竟也是一种规定性。就像围棋规则不可任意更改一样。
不同的初始凝聚体规定的内容当然也就不同。
从一个既有的规定性出发,用元间演绎的方式,就可以推导出这个条件所容许和禁止的所有可能性,这就是规则体系,数学就是这样的规则体系。初始条件和规则可以任意选定,选取什么样的约定就会有什么样的数学体系,一旦选定,每个体系就都有自己的“客观性”,不再可以任意改变。
由于我们本身是大自然自己选择的一种方案,目前我们正在从事的元间组合,都还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都受到我们先天范畴和身体条件的制约,例如我们不能直观地想象多维空间的情景,也看不到红外光一样。但是,抽象的元间组合能力可以使我们跃出这些先天的限制,我们的“数学”能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会越来越丰富。

21、改变规律
既然规律是生成的,就已经是改变之中的。问题是人对于规则的改变能力。
有两种规则,一是以物质实体方式表现的;一种是元间实体。
对于前者,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质势态,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它。
对于后者,纯粹元间实体是一种规定或约定,约定之后不可更改,一旦更改就是另一个约定。
关键在于约定者是谁,有两个约定者:一是大自然;一是人自己,这是个新来的。
大自然约定的元间规则通过契合的方式成为我们的先天范畴。大自然的约定都通过物质实体的方式具体实现。改变这个约定,就是改变既有的物质势态。目前我们只能在很浅、很具体的层次上做到这一点,比如改变生物物种生成的途径,改变气候,还不大可能达到更深的层次。即使大自然自己发生更深层次的改变,也不容易。
我们所能做的是追溯到每一个势态生成的初始位置,利用这个势态,从这个基础出发,创造新的分支,生成新的势态。这样,相对来说,自然不仅出现了新的元间势态生成者,也出现了新的物质势态“约定者”,出现了新的规则和势态生成的机制和动力。

22 人的三重性
人首先是自然物,拥有先天的生存能力,判断能力,是自然的一个成员;其次,是具有自为能力的智慧生命,拥有后天的知识和方法,拥有先天能力之外的新的目的性;再次,是人的元间组合能力有可能远远超过了自己实际生活所需的范围,人对自己的这些行为具有自觉能力,自己知道了自己在干什么、想什么,人的活动成为世界进化的新动力,人的思维成了自然界本身的自我意识,思想本身成为人新的生存方式和需求。

23  三个体系的并存
体系1,从大爆炸开始的物理世界,一个我们生存其中的这个世界,一个从差别与差别者的对立统一发展到了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的世界。这只是元子世界无限维联系中不均匀展开的极其微小的一簇维度。
体系2,人的意识能力生成之后,通过先天、后天两个途径,从体系1中转移获得的对象世界的元间,并以此为根据与对象世界相互作用,改变着前者,也改变着自己,同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一个体系,一个人造的世界。
体系3,由于元间抽象和组合能力的冗余,突入了一个纯粹元间的体系。
我们因为具有了超凡的元间抽象能力、元间组合的潜能,才使我们回溯到了元子间无限联系、无限可能的自由状态,可以探究元子世界里没有被充分展开的其他维度,开始有权利、有能力探寻其他不同维度各种可能的展开形式、存在形式,讨论一个实体在所有维度中共同联系的极端复杂的局面。因此,我们所想到的一切至少可能属于这个无限维联系的元子世界。

24 永恒之谜
因为我们始终只能是一个有限物,只能用有限的工具度无限的对象,所以,这些问题将是哲学的永恒之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14 17:38:17
看看书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4 20:03:27
有啊!在“资料共享”栏目里有全文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20 21:05: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5 12:50:26
对立统一作为逻辑的起源点

如果最初的原则就是整个世界的原则,那么,对立统一关系是最初的因而也就是整个世界的基本原则。

既然世界是从起点开始并依照起点的原则开始的进化、发育、演变过程,那么,差别、差别者、差别形式发展进化的过程也就是对立统一关系自己发展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13 15:10:42
如果规律是进化形成的,那么最初的规律就应当是最简单的,只有达到简单化的极限,才能找到我们这个世界的起点,只有合理解释从起点到如今所有的现象和事实,这个定理才是普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