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50 0
2012-03-25

    最先了解到亚马逊是通过一本读书杂志,和亚马逊最初的接触也是通过在亚马逊中国网站上购书。最初购书的经历是愉快的:印着LOGO的专用纸箱很结实、让人放心,看起来也很上档次;而独立的物流系统与其他物流相比也显得非常专业和责任。

    自从在网站上购买了图书之后,就更多的关注并购买了其他不少商品。从《大败局》这样的图书到纸尿布、婴儿推车、象印牌热水壶等,半年下来支出也有约1500元。应该说大部分购物的体验是良好的,但随着对该网站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对客户评论部分的阅读,再加上自己购物体验之后,对亚马逊中国网站的商品和售货行为感到十分担忧,基于之前良好购物体验和国际品牌建立起来的信任正在逐步被瓦解。

    首先,网站有部分商品存在大比例差评。如,今天从汽车大修厂回来后在该网站上了解机油价格时搜索到的“HX5壳牌喜力优质多级润滑油”,该商品前几页评价非常负面,甚至有消费者断定网站所售为假货,新消费者依据评论购买该商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次,企业对差评熟视无睹。客户针对商品的差评,基本没有专业和客服人员解释。基于亚马逊的国际品牌,我曾经以为有些差评是同行恶意竞争的行为。但本人曾购买过“Mamypoko妈咪宝贝瞬吸干爽M男180片(网络渠道)”的商品,该商品和超市商品相比在质量上确实存在差异。而自此之后,本人再也没有在亚马逊网站购买过纸尿裤产品。

    在看到部分商品的差评结合我本人的消费体验后,我曾经和亚马逊的客服人员反映过这个问题,客服也只表示会和企业内质量管理部门反馈。

在历次购买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客服沟通更换商品的经历。与客服的沟通和商品更换非常顺利和快捷,体验相当愉快,也因此实在不愿相信一个国际品牌会以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方式来牟利。但不得不说的是,亚马逊中国整体网站的设计以及产品的说明相当业余,特别是与淘宝、当当、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比较之后。最好的例子就是,亚马逊网站出售的某品牌热水壶商品名称和商品介绍内竟然没有容积,以至于笔者在购买时需要到淘宝上去查阅淘宝卖家的产品说明。

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家具有国际品牌和名声的电子商务网站在中国遭遇如此“变脸”?

    我们不清楚亚马逊中国的主业盈利水平怎样,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如何。但是否可以揣测,企业的高层对网站的现状几乎一无所知,因为一个称职的经理人如果浏览过该网站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以上现象发生的。

    也许会有人说是运营模式的水土不服。但有些事情其实是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比如完善产品介绍,增加产品图片。

    有人说亚马逊是奉行的是低价竞争策略。但与淘宝等网站相比,亚马逊的商品并未建立大幅度的价格领先优势。何况,这也不是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出现问题的借口。

    国际电子商务品牌进军中国市场失败的有先例的,在竞争高度激烈的中国市场,亚马逊中国能站稳脚跟殊为不易,建立起自己的忠实客户群体更是难上加难。在亚马逊的客户群体中,很多人是因为国际品牌而慕名而去的,一旦发生了消极的消费体验,迅速的转投他处几乎是毫无悬念。大错成于渐,大病成于微,大患成于细,亚马逊中国应从细节着手,以改善和提升顾客体验为手段,以建立忠实客户群体为目标,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才能真正在B2C电子商务市场立稳脚跟,实现盈利和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