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28 0
2012-03-26
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靴子”终于落下:从3月20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约合柴油上调0.51元/升,汽油上调0.44元/升,上调的幅度达约为6%~7%,全国多地油价开始进入“破8”时代。
   按照官方说法,油价此次上调可谓是条件充分,是一种不得不按规定实行的政策:国际油价受中东地域风险因素影响,持续上升。从今年2月8日第一次上调油价以来,有关部门监测的三地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均超过了7%,早已超过规定的4%的幅度。而国内方面,2月份CPI大幅回落3.2%,通胀压力减缓为本次调整间接提供了条件。更何况本次调价是打折过的,要是真的按照2009年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实打实地计算,这次应该每吨涨700元。
   不过,民间却依然和以前一样对此次上调油价存有质疑。质疑之一是此次上调幅度较大,担心对上下游产业以及对物价产生很大的影响。质疑之二是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未能真正市场化,沦为“只涨不跌”的行政定价机制。质疑之三是石油市场的垄断局面为何迟迟没有打破,使得社会舆论形成了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油价上调是“三桶油”捞取巨额垄断利润的结果。
   笔者认为,上述种种质疑最终归结于一点,那就是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上。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国内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已达3年,基本理顺了原油与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关系,保障了市场平稳供应。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调价周期过长、调价时间滞后、国内成品油价难以及时反映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定价公式透明度较低等。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在油价调整中,ZF这只有形的手始终没有拿开,最终定价机制成了涨价的工具,而市场化则成了泡影。本来按照现行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就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自我国实行新定价机制之后共调整了16次,上调11次、下调5次,涨价次数要远远超过跌价次数,导致油价总体是上升的,上升幅度大约在50%左右。特别是去年8月中石化在国际油价走低的时间段内,在香港大幅下调成品油价,而内地的销售价格却纹丝不动,更引发社会对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利于消费者,而利于石油垄断企业的批评。
   知道当前定价机制存在的弊病后,目前呼吁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很高,并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例如增加原油参考价格、缩短调价周期等,对此笔者表示赞同,但同时认为这些做法目前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原因就在于我国油价调整始终要面临着经济学中“丁伯根法则”问题。
   荷兰经济学家J·丁伯根在分析定量经济政策时曾提出著名的“丁伯根法则”,即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经济政策目标,至少必须应用与目标数量相同的政策手段,也就是说经济政策手段的变量数必须不少于经济政策目标的变量数,而且这些政策工具必须是相互独立(线性无关)的。丁伯根用数量方法证明,如果用两个政策手段或工具以谋求三个或三个以上政策目标的同时最优化,一般是不可能的,因而要实现某个数量的政策目标,无论如何必须使用同样数量或其以上数量的政策手段或工具。这个定理在理论上说明了针对复数的政策目标,需要适当地动员复数的政策手段。依据这个法则,从调控手段和工具同调控目标的数量相关性来看,在宏观调控目标变量确定的条件下,调控手段和工具变量的组合中所包括的数目,至少不应少于目标变量的数目。
   对于我国油价调整来说,它被赋予了太多含义,身上背负着太多的政策目标:第一是希望国内油价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最终实现市场化;第二是希望保证国内几大油企的正常利润,以保证市场供应,避免这些企业的炼油业务由于亏损太多而有意无意地减少市场供应;第三是希望调整油价时避免对整个社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引发较大的通货膨胀;第四是在避免引发通货膨胀的同时希望通过提高油价来促进资源节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第五是希望政策实行时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许可。总之,它好像是一锅粥,希望将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最终能够实现所有的政策目标。
   遗憾的是,实际当中这些政策目标是无法同时实现的,有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例如,如果过度追求市场化,国际油价上调,国内油价上调,虽然可以保证石油企业的利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肯定无法达到避免引发通货膨胀和得到社会的许可等目标;如果过多考虑民生,注重社会舆论的反应和通胀压力,市场化、石油企业利润以及资源节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目标无法达到。更何况,目前ZF掌握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并不多,或者说少于所希望实现的政策目标数量。理论上讲,除了调整油价外,打破市场垄断局面,促进竞争;对相关行业和居民进行补助和补贴;提高定价公式透明度、增强企业与社会的沟通等都是可用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但这些政策工具的数量要少于政策目标数量,依据“丁伯根法则”,结果只能无法实现所有的政策目标。
   “丁伯根法则”还说明了在多种调控手段和工具并用的情况下,不同的调控手段和工具可能适用于不同的调控目标,不同的调控目标也可以运用同一调控手段和工具,而多种调控手段和工具也可运用于同一调控目标。因此,要避免油价调整遇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搭配问题。例如,可以适当减少目标数量或者在某一时间段里,专注于其中一个政策目标;又或者用多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某一个特定的政策目标。例如,在目前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时,可以适当降低此政策目标,专注于打破石油市场的垄断局面,真正实现市场化的目标。如果通胀压力高涨、社会舆论强烈时,就必须强化补助和补贴,缓解涨价所带来的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