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激励的时空错位这样的现象:
例1: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苦尽甜来,这辈子也算值了;据说,日本20世纪50-80年代盛行的年功序列制就有这个特点---这是时滞的例子;
例2:春种秋收,墙内开花墙外香,堤内损失堤外补;据说,我国一些行政岗位的低薪是通过“部门权力岗位化,岗位利益私人化”来补偿的;一些技术人员在岗位上的低薪则通过“走穴”和“出场费”来补偿的---这是间距的例子;
例子3:养儿防老文化化,风险投资权益化,异地交易合同化,等等---这是解决激励时空错位问题的现实例子。
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依赖彼此的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付出与回报要对等、兼爱非攻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解决付出与回报在时空上的错位问题是实现人和人更大广度更大深度之合作的制度和文化的首要功能。
激励理论就是探讨解决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付出与回报时空错位问题的知识。我们目前见到的激励理论,无论是经济学的信息经济学分析、产权分析还是管理学的心理学分析还是组织分析,多属于探讨解决付出与回报不对等问题的,而对激励时空错位问题的研究要么不曾涉及要么假设可以通过折现计算。实际上,解决激励时空错位问题的方式的不同对合作效率具有完全不同的影响。然而,我们现有的激励理论对此的研究还很有限。下面是我们对解决激励时空错位问题的理论构思。
一、认识付出与回报时空错位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既影响长期付出的积极性,人们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冒险;也影响短期付出的积极性,大家拖拖拉拉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
第二,挂羊头卖狗肉,上甲课做乙事,心挂两头,不能一心一意,效率低下;
第三,软激励的事没人做,硬激励的事抢着做,甚至该干的事老没人做,不该干的却累禁不绝;
第四,提供了滋生腐败和投机主义的“作案”机会;
第五,集体主义埋没了个人主义后演变成集权主义,等等。
二、分析付出与回报时空错位的原因
第一,一个国家和单位如果制度越不健全、决策越不民主、信息越不透明、行政量裁空间越大,人们的付出与回报在时空上就越容易错位;
第二,岗位上的责权利脱节,岗位的责任与报酬给付脱节,尤其是基层的事权大于财权、责任大于权利,且对基层的多重责任也常常存在激励力度不一致,甚至的有的事情没有相容激励---只好事后想办法补偿;
第三, 缺乏诚信文化、缺乏好人的榜样、缺乏舆论自由;
第四,领导的“权威人格”心理需求及其多重目标的不协调导致的精神分裂;
第五,技术原因,生产社会化和关系网络化;
第六,错误带来错误,恶性循环。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也是导致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辅助条件甚至直接的原因。
三、解决激励时空错位问题的不同方式
我们认为解决付出与报酬时空错位问题的方式在宏观上有三种、在微观上也有三种、技术上1种,共七种:
第一,情亲、友情、爱情及其相对应的文化熏染;
第二,道德约束与舆论压力;
第三,民主与法治下的自由交易。
第四,在管理上实现人财物、责权利的对等安排;
第五,完善诚信机制;
第六,健康的身心教育;
第七,技术的人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