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表7.3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的前提是读懂表7.1,7.2检验显示偏好弱公里那两个表格(我的书是6版的)
首先看,表7.1,7.2
表格7.3 的内涵和上面是完全一样的。
P1X1=20,P1X2=10*,P1X3=22(*)
P2X1=21,P2X2=20, P2X3=15*
P3X1=12,P3X2=15, P3X3=10
第一行:P1X1>P1X2,根据WARP,X1>X2;
第二行:P2X2>P2x3,根据WARP,X2>X3;
根据传递性:X1>X3,即X1被间接显示偏好于X3,所以22标上了(*),在根据SARP,X3不可能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
根据书本上的技术,(t,s)和(s,t)处是否都标上了*,如果是就违反了SARP。
需要明确的是,实际的选择支出都在主对角线上,即第t期选择Xt。
标上*的有坐标(1,2)、(1,3),(2,3)。下面就看(2,1),(1,3),(3,2)会不会标上*。
首先(2,1)处,第2期的选择是X2,根据表格数据:21=P2X1>20=P2X2,这实际上是本期价格,本期选择以及基期(1期)选择之间的关系,
即帕氏指数小于1的情形,这里不能得到X2>X1的结论,所以不能标上*;
其次(1,3)处,第3期的选择是X3,12=P3X1>10=P3X3,还是
帕氏指数小于1的情形,也不能得到X3>X1结论,所以不能标上*;
最后(3,2)处,第3期的选择是X3,15=P3X2>10=P3X3,还是
帕氏指数小于1的情形,也不能得到X3>X2结论,所以不能标上*;
所以表7.3的数据是符合SARP的。
你的问题实际上是:根据传递性:X1>X3,即X1被间接显示偏好于X3,所以22标上了(*),那么应当有20>22(*),但实际上数字是20<22(*)的。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
在P1下,X1,X2都买得起,则买了X1,那么X1>X2;
在P2下,X2,X3都买得起,则买了X2,那么X2>X3;根据传递性:X1>X3;因此,X1>X3是SARP的逻辑结果,并不是现实中观察消费者行为的结果,所以要求P1X1>P1X3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检验SARP,我们只需要在逻辑上排除与X1>X3,矛盾的逻辑结果(X1<X3,X1~X3),至于到底在那个价格水平下P',使得P'X1>P'X3,这个P’是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