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住宅房屋交易商场的供求从简化的意义上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四个交易主体。一方是供给方,有两类供给者:开发商和房屋所有者。前者对应新房市场,后者是二手房市场的供给者。另一方是需求方,也有两类需求者,一是由丈母娘和改善型需求这构成。这类需求的特点是购买房屋的目的是使用,增值是次要目标,所以也称刚性需求。二是房屋资产投资者,以收取租金和获得资产红利为主要目的需求。这类的特点是受信贷政策和价格走势影响较大。房地产市场是否活跃主要看这些需求的交易欲望。
如果ZF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价格管制,这四个交易主体所受的影响是不同的。打击力最大的是哪些房屋资产投资者。因为价格管制,预期房地产价格不会上涨,现阶段进行投资,其未来收益只来自于房屋所获得的租金。因而其需求会减少。如果租金所带来的收益小于资金在其他方面使用所带来的收益,需求会进一步减少。所以在交易市场上可以观察到成交量的萎缩。对价格管制敏感性较差的是改善型需求。这类的需求者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原先住房状况不尽如人意,所以会选择具有更好物业的更舒适的商品住宅。由于主要目标是自主,所以未来是否升值的预期不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所以这部分需求不会改变,而且对价格敏感性也低。对价格管制完全免疫的是丈母娘需求,该需求同时对价格也不具有敏感性。这类需求的特点是其派生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论以后怎样,在成家立业时都考虑的人生只此一次,该有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少,哪怕是以后再慢慢还。无论贫富,大概都有这特点。譬如,虽然平时很节俭,从不买无用的东西,吃饭花销上百都心疼,但是在成家时用上万的人民币买毫无用处的透明石头的人却大有人在。这无非就是人性,此处不能适用理性二字。所以这部分的需求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消失的。
价格管制对供给方来说打击到的是手中握有闲置房的房屋所有者。由于价格不上升,其出售时的收益大受影响。但是影响的大小对不同类型的所有者却是不同的。如果所有者是从频繁交易中获得差价的资本红利为主的所有者,那么价格锁定会使投资利润大受影响。由于银行按揭所提供的资金杠杆是需要运行成本,对他们来说这种情形下赶快出售时有利的。所以这部分房屋的供给是增加的。另一个二手房市场的供给者是手中拥有闲置房屋的城市家庭为主。这部分人大多数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拥有第二套以上的房屋是因为购买房屋所获得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利润,而且风险非常低。与其他为了某种家庭需要而拥有房屋,比如为了儿子结婚或养老所持有的多余房屋不同,这部分房屋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会成为市场中的供给。价格不涨或下跌的情形下这部分会退出市场交易。毕竟在不存在财产税的情况下,持有成本与房屋市场价比较是非常低的,可以忽略。在新房交易市场上的供给者开发商来说,价格管制锁定了行业利润。这个行业利润是多少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可以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可以断定的是,如果有超额利润,开发商会增加供给量,如果有正常利润,开发商会寻求降低成本或增加销售量,如果亏损,开发商会减少供给量。按照可加性假设,行业供给是各个开发商供给量的加总。
最后是价格管制对均衡的影响。这部分是很难预测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是无论是新房、二手房价格未发生实质性的、大面积的滑坡,但交易量确实在下降。这样的结果从前述的供求两方的分析来看,刚性需求在这里起到了很大作用。正是这部分需求的存在,才使得房价没有出现大面积下滑,市场均衡价格维持在现价附近。这样的经济分析模型对当前局面还是有一定解释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