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古典没学好急于理解当代问题的。
1、我们先把伯南克或者薄北克的政策放一边,先考虑什么是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意思而利润率一般和利息率是相区别的。
在古典经济学中,利率和利润率是同向变化的。为什么?因为价值的增加来自财富的增长,财富增长的一个表现就是利润率增加了。由于利润率增加,部分资本会从单纯的生产和贸易中退出,转为借贷资本,纯粹靠生息度日。如果利润率继续增加,则借贷利率就会随之增加。
如果你先把已经看过的当代经济学教材全部从头脑中洗掉,那么你应该明白,从来不是什么利率和利润率反向运动,一开始是同向运动的。
那么,利率为零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借贷资本家单纯靠借贷所能获得的利润率(即:利率)为零总是被动的,因为没人找他们借款了,他们已经有的款项也放贷不出去了。
这就是今天为什么美国的利率为零的直接原因。你觉得和“流动性陷阱”概念有冲突吗?
2、美国为什么持续印钞但没有严重通涨?
1)通涨就是价格普遍上涨的定义是混蛋透顶的说法,把作为结果的表象当作了定义,而抛弃了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狂引钞票10倍,然后按照固定比例平均分摊到每一个人头上,那么商铺只要把以前的价格标牌上的小数点往前移动一位即可,什么都不会改变。
问题就在于钞票进入流通循环无法均匀分摊。于是总有很多钞票变成太多的购买力。这种购买力来自某一些人得到的钞票超过了他应该获取的部分,于是形成超出当下生产能力的有效需求,于是价格上涨了。
为什么钞票诞生前,市场上贵金属突然增加,但很少有通涨?(复习价值、货币和钞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美国狂印钞票为啥通涨很小的原因按照郎咸平2010的说法是美国ZF用国债换回了从央行进入商业金融机构的钞票,但这只是解释了暂时的情况。这个解释的问题是按照这个做法持续下去,那么美国ZF的国债将会按照应该有的通涨速度来增加,不过事实并没有这样。
仍然是古典经济学很好地解释了这种情况。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这里包含钞票)的投入市场一定和市场的交易需求成比例,如果交易发生增加幅度和货币增加的幅度是相同的,而假设原先两者处于均衡状态,那么新增货币无论多少都不会引发通涨。
你考虑近3年来,中国对美外贸又处于回升状态,你就知道美钞去了哪里。当然,上个月好像这个趋势有逆转。
3、印钞从来就不是货币政策工具。
1)我前面已经解释了印钞10倍的结果,你可以把这个数字改成10000。如果社会经济循环处于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那么印钞10000倍若正好在这瞬间发行,则一切都不会有变化,除了标价牌的小数点以外。
2)更多地,处于非平衡状态,则印钞的结果只会导致这种不平衡的扩大。
3)印钞从来都是不增加社会财富和价值的,反而是减损社会资源的,这和贵金属作为货币是正好相反的。
因此,印钞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