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88 1
2012-04-10
Lex专栏:巧克力贵,巧克力商更贵 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经济衰退?当一个重达110磅的复活节巧克力蛋在一次伦敦慈善拍卖上筹得7000英镑时,可能有人会问,哪来的经济衰退?但可悲的是,巧克力供应商们无法享有此等奢侈。巧克力糖果的市场需求通常对经济状况的变化有一定韧性,每年增长2-3%。但有迹象显示,如今就连嗜好巧克力的消费者也已勒紧了裤腰带。据公开市场数据,去年9月至今年1月期间,西欧核心市场的巧克力销量同比下跌了3%。全球销量则持平。

尽管如此,当巧克力制造商焦虑地关注复活节销售情况时,仍有一些比较光明的趋势。过去六个月来,原材料成本已有所缓解或企稳:例如,可可豆在西非获得良好收成,价格下降了四分之一。一些亚洲市场对高档巧克力的需求(与欧美相比甚微)正在增长。同时,在一个仍然充斥着家族企业(想想费列罗(Ferrero )或纽豪斯(Neuheus)吧)的行业中,合并正悄然发生着。像歌帝梵(Godiva)和吉利莲(Guylian),以及家喻户晓的吉百利(Cadbury)这样的品牌,如今都已成为大型食品集团的一部分。
这是那些寻求纯粹巧克力敞口的投资者选择有限的原因之一。总部位于苏黎世、向品牌制造商们供应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的百乐嘉利宝(Barry Callebaut),依赖于自己比客户更有能力把握行业趋势。但上周报告的上半年利润因一次性成本而下跌,如今股价为14倍预期市盈率。同在瑞士的瑞士莲(Lindt & Sprüngli)则贵得多:相当于24倍预期市盈率的股价可不便宜;该公司主要销售市场在欧洲大陆,但在美国、英国和亚洲也有增长潜力。购买一股瑞士莲的钱,可以购买991个Gold Bunny巧克力。这可能给短期投资赋予新的涵义。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艾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10 22:15:01
巧克力商不能用物质来衡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