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4-13 12:12:03
在自己单位办的刊物上频繁发文章,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作者必须承担的隐性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13:54
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14:46
说实话,这个文章,如果别的单位投到经济研究,可能初审都过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16:38
我认为这都是经济研究的错,作为权威杂志来说,应该控制个别作者的发文量。吴在经济研究上发的文章太多了,如果换个人还是这篇文章,能中不中还不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31:32
马甲甲 发表于 2012-4-13 10:03
谁质疑,谁就应该举证,这是正常的质疑答疑程序,因而受害人没义务和必要出示证据自证清白。有些坛友表示“ ...
那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35:33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42:41
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43:55
公开辩论比较靠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51: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53:27
支持236楼的观点。本人特讨厌学术界的近亲繁殖,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另外,作为一个学者,应该避嫌,不要老投自己单位办的杂志,而且世界上有比你们所好得多的经济学杂志,你也可以试试。
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55:12
学术交流是好事,希望大家都能开诚布公,以正确的心态相互交流,抵制恶意的攻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2:59:51
支持平和讨论,有理有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00:43
把问题摆在台面上来说比私下骂战好,说清楚了大家心里都会有杆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10:00
支持楼主 对于下面回复中各种偏激的回复表示各种不解 可以感觉到多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自己发不了就上来乱喷 质疑也拿不出证据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11:53
小生不才,研读了该文,写几点粗略的看法:
idea——区分生产效率损失和创新效率损失,虽有新意,但是也没有说清楚怎么区分,实证上只是用了生产和研发的两套数据而已。本文实证的数据、计量方法、稳健性检验、结论并没有很大新意。
“企业效率最大化要求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似乎是文章的理论基础,但是没有搞明白如何体现在实证中的,难道就是使用了一个是否民营的虚拟变量?(隐含假设是民企索取权控制权是对应的,国企是不对应的,二者相比较,那么国企效率损失就源自这种不对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26:49
说实话,那文章的水平是不错,不过发在经济研究上,就让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27:29
边际自由人 发表于 2012-4-13 13:11
小生不才,研读了该文,写几点粗略的看法:
idea——区分生产效率损失和创新效率损失,虽有新意,但是也没 ...
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28:42
ggxiongmao 发表于 2012-4-13 13:10
支持楼主 对于下面回复中各种偏激的回复表示各种不解 可以感觉到多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自己发不了就上 ...
人家没有拿出证据来吗?说实话,我没本事发经济研究,不代表不可以质疑发经济研究的文章~~当然,学术讨论是有价值的,不要攻击或是谩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33:50
mmicrosoft 发表于 2012-4-13 12:31
那完了。
对公权心怀恶意,对私权心怀善意,这应该是基本准则吧。

虽然的确有可能因为善而放过恶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38:35
iamwa 发表于 2012-4-13 13:26
说实话,那文章的水平是不错,不过发在经济研究上,就让人~~~~~~~
勉强能发在中国工业经济或产业经济研究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40:10
支持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3:58:45
areux 发表于 2012-4-13 11:54
我谈谈我的逻辑:第一“说你关系稿怎么了?”这句话怎么解读,吴研究员这样一个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副研究 ...
我作为一名旁观者,看了areux与吴的争论,但我不知道areux是否就是那篇喷人帖子的作者,如果是希望恩能够公开自己的身份,既然称自己有素质和度量,公开身份与吴老师辩论,公道自在人心的。
下面分析其言论:areux在第一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青年学生的弱者形象,但从其文字看来实际是相当彪悍,如果事件导火索的那篇喷人帖子也出自其手,那悍妇形象跃然纸上。吴的文章有内部稿嫌疑,但我不赞成那种很恶劣的方式去声讨,做事要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换做自己又如何?
  喜欢辩论,但很讨厌文革那种乱戴帽子,大字报的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4:03:17
areux 发表于 2012-4-13 12:01
就凭你也配说我不干净,你看清楚我说的什么了吗?我敢于质疑这种社会科学科研体制,你有这种素质吗和觉悟 ...
我坚决支持你,很多人根本没看文章就在跟风叫好,他是回应了,但是对于论文本身的技术问题并没回应,大家质疑的是他那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了,因为i论证本身是存在硬伤的,如果他解释不了这个问题,那这篇文章就没什么意义,只是问题新颖而已,实质性成果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4:29:10
叹我中华 发表于 2012-4-13 13:58
我作为一名旁观者,看了areux与吴的争论,但我不知道areux是否就是那篇喷人帖子的作者,如果是希望恩能 ...
少谈什么文革大字报,到底谁文革遗毒,这几天看看报纸就知道了,呵呵,人家批评,需要的是正面回答质疑,而不是和稀泥,谈的是文章,不要老往其他什么道德了乱七八糟的上面扯,那才真是文革遗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4:38: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4:43:16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4:54:30
叹我中华 发表于 2012-4-13 13:58
我作为一名旁观者,看了areux与吴的争论,但我不知道areux是否就是那篇喷人帖子的作者,如果是希望恩能 ...
《经济研究》是全国顶级经济学刊物,是一种公共资源,但每期都有关系稿出现,理应被抨击,吴不幸中枪,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是关系稿,就应当承担暴光的风险。吴和〈经济研究〉都有义务举证证明不是关系稿,甚至采用法律手段维护声誉,而不是象现在那样让吴摆出弱者和无辜者的态势去博得同情。如果不是关系稿,〈经济研究〉继续保持沉默不应该,其结果将直接毁了吴的学术声誉。你认为这种暴光形式太恶劣,那么你推荐应用什么手段来声讨关系稿的作者呢?要知道在中国这就是最有效的暴光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4:56:07
《经济研究》是全国顶级经济学刊物,是一种公共资源,但每期都有关系稿出现,理应被抨击,吴不幸中枪,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是关系稿,就应当承担暴光的风险。吴和〈经济研究〉都有义务举证证明不是关系稿,甚至采用法律手段维护声誉,而不是象现在那样让吴摆出弱者和无辜者的态势去博得同情。如果不是关系稿,〈经济研究〉继续保持沉默不应该,其结果将直接毁了吴的学术声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5:02:02
guqunisfox 发表于 2012-4-12 10:07
正常的学术交流应该鼓励,动辄就恶意攻击别人的文章这样不好,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有水平在经济研究上发文章的 ...
人家是质疑文章的质量低于能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文章的应有水平,懂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3 15:19:33
ahab88651036 发表于 2012-4-13 15:02
人家是质疑文章的质量低于能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文章的应有水平,懂吗?
不知道您是否看过这篇文章,您的水平可能太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