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3565 6
2012-04-15
【佛教三乘四宗对空(针对外境)不同观点】
  

   对外境(客观世界)的存在问题:
   ·小乘皆承认存在
   ·大乘皆不承认其存在

  
  1、小乘有部:外境过去当下未来,三时皆实有存在。
  2、小乘经部:当下刹那外境实有,过去未来不存在。
  3、大乘广行派唯识:一切是心的显现,但心找不到。

  以上三者称世俗谛义。
  

  4、大乘甚深派中观(胜义谛义):
   (1) 相似胜义名言:无任何存在。
   (2) 真实胜义名言:无任何承许。
  

   ·从三时(过去、当下、未来)实有,到无任何承许,你能理解到哪个层次,就学习哪个层次,不要用你的理解力作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15 18:19:49
  为什么有人误认为如来藏思想是最深入的。
  依据是时间的先后和《解深密经》中所自称的“了义”。
  
  1、时间的先后,不代表正确或深入与否
  佛陀最初讲法为《华严经》,但无人听的懂,才退而讲《阿含》,恰是因为最初讲的更深,而无人接受,所以,才后来补充浅显的内容。
  2、“了义”一词如何解释
  佛教经论中用语非严格,“了义”就是使用他人更容易明白或明了。“了义”与更深入、更正确没有含义性的关联。所以,可以这样说,唯识与中观比较,只是更容易让人多数人听的懂。更容易听的懂,不代表就是最正确与最深入。而且经论中,佛陀与诸菩萨多次提及,如来藏与阿赖耶为假立、共相,并非真实存在,所以,即使唯识最深入成立,也不可能说佛陀就承许了“有”,而是恰恰相反。唯识大家印顺大师的弟子济群法师,在讲解“有”的时候,也是明确讲——是有,但是假有。非实有。
  寂护菩萨于《中观庄严论》并释中明确讲——胜义空性中无任何存在,甚至佛陀、轮回、解脱、涅盘等等,统统不存在。空性也不成立存在,空性因不存在而成立假名空性。凡言存在(有)者,必世俗谛义名言假立义。
  所以,有人说,佛教承许“有”为最根本内容,只是依据对部分经文的曲解释或方便说法,而成立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5 19:11:17
你站在佛陀是神的立场上,以为佛经都是佛陀本人说的。

即使小乘佛经,都有很多对佛陀本人原意的篡改。
小乘有宗不代表所有小乘。

比如外部世界的问题,佛陀本人都归入十四无记。并非小乘就承认外部世界存在。

你如果不把佛陀当成一个和我们一样会死的凡人,不把佛教当成一个在历史中发展的宗教,那么这些不同佛教观点的差别便永远无法衔接。

抛却佛教的神秘神话色彩,佛教的核心从来没变过,就是通过对心的改造来摆脱烦恼。从这一意义讲,无论信仰那个派别,目标都是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5 19:15:38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5 19:11
你站在佛陀是神的立场上,以为佛经都是佛陀本人说的。

即使小乘佛经,都有很多对佛陀本人原意的篡改。
  依据佛教空性思想,佛陀根本不存在,神也是不存在的,更谈不上佛陀是神是人的问题。佛陀与我们每个人自己一样,就是名言假立,既无对象也无本体。
  关于小乘的划分问题,按佛教史的三分法,经、有二部是属于声闻乘的,所以,小乘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成立的。如果依据五分法,你所说的十四无记问题,属于根本佛教与原始佛教内容,并不等同于小乘声闻乘,因为部派时期不属于此前二个阶段,但仍属于声闻乘。所以,你所说的十四无记问题,从宗乘划分来说,只能代表小乘两百年左右主要开显的内容,但不是整个小乘内容。如果从佛教自宗来说,更不能代表声闻乘,因为大乘也提十四无记。这是属于开显的方式问题,不属于理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5 20:59:24
烈火实验室 发表于 2012-4-15 19:15
  依据佛教空性思想,佛陀根本不存在,神也是不存在的,更谈不上佛陀是神是人的问题。佛陀与我们每个 ...
在这里,你仍然是以一个佛教信仰者的角度看懂佛陀。

就是认为佛经都是佛陀本人所著,然后在这个思路下展开你的观点。

那样我们就没有什么契合点了。因为我说佛陀像你我一样都是凡人,没什么给天人说法一说。但你认为他真给天人说法了,那咱俩就是不同角度了。那就不争论这个问题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11 18:47:42
周百五 发表于 2012-4-15 20:59
在这里,你仍然是以一个佛教信仰者的角度看懂佛陀。

就是认为佛经都是佛陀本人所著,然后在这个思路下 ...
  那么我反问两个问题——
  第一,你是否按佛教的所有修行要求,实践了?如果没有,你怎么确定佛陀必然没天界说法的情况?
  第二,学者是站在佛教界以外进行的研究,但这种研究与猜测有什么不同?难道学者可以确定必然比佛教内,两千多年的所有成就者的智慧都更高、结论更准确?
  两个问题如果不能证明,那么,教外的研究,顶多属于猜测范畴,猜测,是不能确证任何东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