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实在世界
实在世界实际上就是整个世界。只是由于人的不同活动,它才会被相应的划分为不同的“世界”。
在近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中,一般把世界划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但由于这种划分单纯是以“世界”中的不同内容与未经澄明的所谓“观”的关系来划分的,因而是模糊不清的和难以有效言说的。要使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更精确、细致,首先就要更精致地划分各种“世界”。
就“思”的活动而言,应有四个与之有关的所谓“世界”,即“能思的世界”、“与能思者有关的实在世界”、“思的能指世界”、“思的所指世界”。所谓“能思的世界”属于客观世界,主要是指与“思”所对应的神经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人脑活动、人身活动等等构成的“世界”。所谓“与能思者有关的实在世界”也属于客观世界,主要是指与人的神经活动、脑活动、身体活动有关的实在世界中的诸事物及其运动所构成的“世界”。所谓“思的能指世界”属于主观世界,主要是指以意识流和概念流为基础的“思”的具体形式、过程及其成果所构成的“世界”。所谓“思的所指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主、客观混合的世界,主要是指“思”所指向的“内容”所构成的世界,直接而言乃是一个“主观拟在的世界”,间接而言,它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和意义上对应着、指代着“可能的外在实在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就“语言”而言,应有三个与之有关的所谓“世界”,即“能言的世界”、“语言的能表世界”、“语言的所表世界”。所谓“能言的世界”属于客观世界,主要是指与人际交流、人物交流有关的表达主体及其表达活动所构成的“世界”。所谓“语言的能表世界”属于一种“物化”的主观世界,主要是指各种语言符号所组成的语言表征体系及其在具体表达活动中所呈现出来“世界”。所谓“语言的所表世界” 实际上是一个主、客观混合的世界,主要是指语言所直接表征的“意向活动”及其成果(它本质上是一个“主观拟在的世界”)以及上述“意向活动”所表征的“可能的外在世界”中的相关内容等所构成的“世界”。
就“观察和测量即观测”而言,应有四个与之有关的所谓“世界”,即“能观的世界”(主体及其观测工具构成的“世界”,属客观世界)、“与观测有关的对象世界”(即被观的“世界”,属客观世界)、“作为观的结果的能显世界”(即主观世界)、“观的结果的所显世界”(即已知世界,实际上是一种“拟在化”了的客观世界)。
就“实践活动”而言,应有四个与之有关的所谓“世界”,即“实践者及其使用的工具构成的世界”(即主体世界)、“活动的对象世界”(即客体世界)、“作为活动的成果或以其他形式打上了人的烙印的世界”(即人化世界)、“人及人化世界所生存和活动于其中的实在世界”。这四个所谓的“世界”一般而言都属于客观世界。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486024